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打好人社服务“组合拳” 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2025-10-31 16:21:48 来源:法治网 -标准+

为全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聚焦企业全生命周期需求,通过服务提质、政策赋能、模式创新、维权护航四大举措,协同发力,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优化营商环境贡献积极力量。

服务提质,打造高效便捷的营商新环境

以企业体验为中心,推动政务服务从“能办”向“好办、易办、快办”升级。

推行一门通办,破解“多头跑”难题。整合公共就业、社保经办、社保缴费、人才交流等业务“打包”纳入大厅,实现进“一扇门、办多件事”,彻底扭转企业“多头跑、反复跑”局面,严格落实“三必须三办”服务标准,并暖心提供延时服务。2025年以来,人社大厅共办理各项业务8万余笔,提供延时服务500余小时,配合办理企业开办、注销“一件事”2080件,均实现高效办结。

创新服务机制,精准响应“急难愁盼”。动态更新410余项政务服务事项办事指南、办理地址等,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五险一金”综合窗口、“绿色通道”等特色窗口和退休、社保卡等“一件事”专窗,并推广“好差评”制度。2025年以来,通过“绿色通道”为200家企业提供“特事特办”服务,退休“一件事”办结1073个,按时办结率100%,社保卡“一卡通”应用场景持续拓展。

政策赋能,激发市场主体内生新活力

推动惠企政策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确保红利精准直达、高效兑现。

精准推送,打通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以领导班子组成“三包三联”人社专员服务先锋队,机关各科室、局属各单位人社干部组成送政策小分队的方式,开展“惠企政策进企业”大走访活动,汇编并发放《济源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领域惠企惠民政策(2025版)》1000余册,同时,利用“济源人社”微信公众号开设的“人社惠企惠民政策直通车”“人社政策补‘济’站”特色专栏推送政策79篇,浏览量近2万人次,实现线上线下同频共振。

真金白银,实现惠企红利直达市场主体。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强化政策落实与服务创新,累计发放就业补助资金2168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894万元,扶持206人创业。推动失业保险稳岗返还、一次性扩岗补助等惠企政策“免申即享”,为6500余家参保单位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2914.5万元、工伤保险费1205.79万元,累计为18家单位364人发放一次性扩岗补助55.5万元,为413家企业发放稳岗返还1518.77万元,有效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模式创新,构建精准高效的就业新生态

延伸服务触角,运用数字化手段破解“招工难、就业难”结构性矛盾。

服务下沉,织密“就业服务圈”。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整合资源,统一标识、职责、服务项目,改建完成1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配备就业服务专员,围绕就业政策解读、信息系统操作等开展培训,构建“1+16+N”的立体化就业公共服务网络,一体化推进“家门口”就业服务站建设,促进群众就地就近就业,满足企业用工需求。

数字赋能,提升人岗匹配效率。线上,依托“济源公共就业”等平台,构建“信息发布-智能推送-精准匹配-效果反馈”供需智能匹配闭环,让群众动动手指就能找工作、企业轻点屏幕就能招员工。线下,常态化开展“直播带岗”“春风行动”“人才夜市”等线上线下招聘会112场,创新性开启“就业直通车”入企探岗四批次,累计服务企业超2168家,发布岗位信息3.5万余个,极大提升了人岗匹配效率。

维权护航,营造公平稳定的法治新格局

坚持监管与服务并重,致力构建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

智慧监管,引导守法诚信。建立“三函一约谈”欠薪案件督办制度,实现对企业欠薪问题的早发现、早介入、早处置。创新推行“双随机+信用风险分类”智慧监管新模式,按照ABC三个等级,对298家企业开展劳动保障守法诚信等级评价,评定A级企业132家,B级企业156家,C级企业10家,实施差异化监管,助力企业稳定向好发展。

调解优先,提升仲裁质效。开展“愚公和谐号”素质提升实地轮训16期,引领企业基层自治促和谐。秉持“调解优先”,优化仲裁流程,率先在全省建立行政调解协议置换劳动仲裁调解书制度,入选河南省服务型执法典型案例。2025年以来,共受理劳动争议案件676起,综合调解率93.3%,结案率100%,为当事人挽回经济损失4818.68万余元,有效维护了劳动关系和谐与社会稳定。(刘艳 李哲)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