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以前韩岭很破败,根本看不出千年古建筑的历史底蕴,现在真是焕然一新。作为本地人,同时也是为人民发声的人大代表,我真是既欣慰又自豪!”近日,受邀参观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韩岭古街的检察公益诉讼履职成果后,宁波市人大代表胡勤勇感叹道。
韩岭村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村,因其地理位置优越,王安石任鄞县县令时期便成为湖区与山区、海港之间的重要中转站。然而,随着现代交通路线的开通,韩岭的水陆交通枢纽地位下降,古建筑逐渐归于沉寂没落。鄞州区人民检察院在履职中发现,韩岭的古建筑群出现房舍坍塌损毁、周围电线布局杂乱,易燃杂物随意堆放等问题,存在较大消防隐患。
为守护历史遗存,鄞州区人民检察院在韩岭村召开了实地公开听证会,邀请各职能部门相关负责人、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古建筑专家等实地考察,共同商议解决方案。会后,鄞州区人民检察院制发公益诉讼检察建议,推动相关部门组织文物历史建筑的修复工作并同步开展跟进老化电路更换、消防设施增设等工作举措,清除易燃杂物,消除安全隐患。
10月14日,受邀参加“走进检察”活动的胡勤勇代表来到了韩岭古村,跟随检察官的脚步参观公益诉讼成果。活动现场,他惊喜地发现,原先灰暗破旧的古建筑不仅从窗户到外墙全部修整完毕,走进去更是别有洞天,消防管道和灭火装置布设规范,之前在房屋内外私拉乱接、老化裸露的电线如今也整整齐齐地排列在屋檐下,大大减少了电路失火的风险。
“韩岭的古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容易引发火灾。虽然部分房屋现在无人居住,但考虑到保护古建筑与防火需要,我们持续推动文保、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督促开发建设单位在修缮过程中加强了消防装置的安装。”同行的检察官介绍道。

图为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上酒坊修复后内部消防设备
在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成果“回头看”的过程中,人大代表们一边漫步在韩岭老街的青石板路上,一边翻看着手中的修复前后对比图册。“有些地方复原前后差距太大了,我看了好几遍,才确定自己没走错。”一位人大代表笑着说道。宁波市文物保护点上酒坊,在进行修复之前墙壁坍塌明显,房屋的木质结构基本朽毁,缺少基础消防设备。经过修复之后,上酒坊从内到外焕发生机,成为公益诉讼成效的生动例证。


图为特殊保护级别的历史建筑修复前后对比
文物、历史建筑修缮、消防整改等问题牵涉面广,职能部门常常面临“无从下手”的困境。鄞州检察机关从公益诉讼个案办理出发,推动文保、住房城乡建设、历史文化名村开发建设单位等部门协作,规范具有文物、历史建筑相关资质的企业进行修缮设计与施工,形成从招标到落地的标准化修缮方案,既能全方位体现文物历史建筑的原汁原味,也为类案治理提供了“韩岭”经验。
“韩岭是千年钱湖文化的重要载体,守护韩岭古建,就是守护东钱湖的文脉传承。”参观结束后,胡勤勇对鄞州区人民检察院的检察公益诉讼工作表示高度认可。
韩岭古村的飞檐斗拱,一头承接着千年宋韵的典雅气度,一头连接着文旅发展的蓬勃生机。在这场古今对话中,鄞州区检察机关始终立足公益诉讼职能,发挥监督作用,以法治力量擦亮历史印记,让古建筑在新时代焕发出历久弥新的光彩,实现了文化传承与经济发展的和谐共鸣。(徐芸蕊 何怡)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