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7日,河南省洛阳市“十四五”规划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生态环境保护专场召开。洛阳市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吴劲松,洛阳市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王雷,洛阳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杨艳出席发布会,聚焦生态环境保护、水安全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治理等核心议题,回应社会关切,解答记者提问。

记者从发布会获悉,洛阳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较“十三五”提升18.3%,今年更创下连续71天优良天的历史纪录,为城市发展注入强劲生态动力。
5年来,洛阳生态治理成效显著:18家城镇生活污水处理厂完成提标改造,新增日处理能力10万吨;14个国省考地表水责任目标断面全部达标,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持续100%达标,优良水体比例达92.8%,水环境质量稳居全省前列。农村环境整治扎实推进,368个整治项目落地见效,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5%,农用地安全利用率保持100%;“无废城市”建设全域铺开,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率提升至70.08%,固废处置实现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协同推进。
作为全国首批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城市,洛阳强化顶层设计,将试点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报告,印发实施方案,谋划实施95个协同项目,减少碳排放60万吨,成为全省首个提前完成“十四五”主要污染物减排任务的地市。清洁能源推广提速,发电装机占比超50%,城市公交、出租车实现全新能源化,重点行业清洁运输比例达80%以上;成立生态环境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统筹林草湿地碳汇开发,深度融入全国碳交易市场,绿色低碳发展内生动力持续增强。
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方面,洛阳打造治理样板:通过截污治污、湿地修复等举措推进美丽河湖创建,伊洛河(洛阳段)、黄河(孟津段)分别入选全国“美丽河湖”“幸福河湖”优秀案例;颁布《洛阳市伊洛河保护条例》,深化“四河五渠”治理,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成效显著,伊洛河出境水质连续两年达Ⅱ类,实现“一泓净水入黄河”。
生态示范创建多点突破、全域开花:栾川等3县获评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栾川、宜阳两地入选“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7个县(区)建成省级生态县,数量居全省前列;3个案例获评美丽河南优秀典型,“美丽细胞”创建全面助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美丽洛阳建设。
环境监管能力持续升级:149个空气质量监测站、19个地表水监测站、15个声环境监测站及48眼地下水监测井,实现环境要素监测全覆盖;156家高风险源纳入精准监管,危险废物利用处置率、县级以上医疗废物无害化处置率及废旧闲置放射源安全送贮率均稳定保持100%。(法制与新闻记者 张治平 通讯员 智建国 焦夏飞)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