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我们聚焦‘大厅设施不完善、企业群众办事来回跑’等痛点,以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为目标,推动‘硬环境’提质与‘软服务’增效同步发力,全力构建一站式、一窗办、更灵活、更高效的服务体系。”近日,河南省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人社服务大厅负责人介绍,今年以来,该局已累计办理各类业务5万余件,群众满意度高达99.9%。
硬件升级:构建“标准规范”服务空间
“功能分区更清晰,综合窗口排队时间短,还有专人引导,办事比以前省心多了!”刚办完社保业务的企业人事专员,对改造后的济源人社服务大厅赞不绝口。
为优化办事体验,济源示范区人社局秉持“硬件与服务同步升级”理念,从三方面夯实基础:
科学划分功能区:对照国家政务服务标准化要求,将大厅划分为咨询引导区、自助服务区、叫号等待区、业务办理区、休息等候区,配备智能叫号机、自助填单机、社保查询终端等设备,同时设置饮水机、便民药箱,标识清晰、动线合理,让群众办事更舒心;
整合全链条服务:将公共就业、社保经办、医保经办、社保缴费、人才交流等业务“打包”纳入大厅,彻底解决企业群众“多头跑、反复跑”问题,实现“进一扇门、办多件事”;
强化规范化管理:每日开展岗前设施巡查,严格落实“三必须三办”服务标准,将服务态度、办事效率纳入窗口人员月度考核,以管理促效能提升。
服务创新:破解“急难愁盼”民生难题
“我年纪大了不会用机器,工作人员全程帮我办好,现在的服务太贴心了!”一位办理社保卡的老人感慨道。济源示范区人社局打破“坐等上门”传统思维,以“主动、精准、智慧”服务破解群众办事痛点:
延时服务解“时间困”:推行“早晚弹性办、午间不间断、周末不打烊”模式,2025年以来已提供延时服务500余小时,解决群众“上班没空办、休息无处办”难题;针对老年人、残疾人等特殊群体,配备专职引导员提供“一对一”指导;
特色窗口破“办事难”: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由值班主任对接复杂疑难业务;开通“绿色通道窗口”,2025年以来为200家企业、800余名群众提供“特事特办”服务;设置退休、社保卡等“一件事窗口”,联动税务、医保、公积金部门实现“一窗受理、集成服务”;
数字赋能促“便捷办”:依托河南政务服务网、“豫事办”App引导“掌上办、指尖办”,同时组建4个人社业务咨询微信群,覆盖1800余家企业,累计解答咨询1万余条、发布政策解读信息100余条,实现“政策送上门、业务随时问”。
机制优化:打造“高效协同”服务网络
“在家门口就能看到官方招聘信息,找工作太方便了!”园丁苑社区居民看着新建成的“就业服务站”高兴地说。济源示范区人社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推动服务资源向基层延伸。
“综合柜员制”提效率:建立“前台统一受理、后台协同办理”机制,将社保参保登记、待遇申领等业务整合至综合窗口,让群众“取一个号、到一个窗、交一份材料”即可办成多件事,平均办理时间从15分钟压缩至8分钟。
“社银合作”下沉服务:利用银行网点优势,设立24个社保便民服务网点,2025年以来已办理业务5000余件,实现社保业务“就近办、多点办”。
“就业服务站”织密网:依托10个党群服务中心,改建10个标准化“家门口”就业服务站,配备专职专员,与“零工驿站”互补,构建覆盖全域的“15分钟就业服务圈”,让就业服务触手可及。下一步,济源示范区人社局将持续深化政务服务改革,在“精”字上做文章、在“优”字上求突破,不断提升企业群众的获得感与满意度,为济源产城融合示范区发展注入人社力量。(王丽云 石盈盈)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