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为破解传统普法“单向灌输、效果有限”难题,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创新打造“综有说法”普法宣传品牌,通过构建“需求导向型”精准服务、“多元协同型”共治格局、“实践转化型”治理效能三大机制,推动普法工作从“形式化”向“实效化”转变,形成“群众点单、部门联动、实践转化”的立体化普法体系,为基层治理现代化注入法治动能。

构建“需求导向型”普法机制,实现精准服务。推出“点单式”普法模式,由社区网格员实地走访收集居民高频需求,形成个性化普法清单,组建专业普法队开展上门普法,建立“需求清单-派单服务-效果评估”的闭环管理机制。通过“企业联络员+社区工作者”双轨联动,将普法场景延伸至小区、企业等基层单元,实现从“大水漫灌”到“精准滴灌”的转变。目前已覆盖90%以上社区,通过现场答疑、手册发放等方式,有效提升普法服务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打造“多元协同型”普法矩阵,构建共治格局。以各地综合执法中队为核心,整合交警、司法、应急管理、妇联等多部门资源,建立“每月一主题”的联合普法机制。通过设置普法摊位、开展安全培训等形式,将消防避险、燃气使用等专业知识融入营业执照办理等政务服务场景,推动商户从“被动接受检查”向“主动学习知识”转变,打造“部门联动+场景嵌入”的普法模式。目前各地已开展普法活动10场次,构建政府与群众的良性互动机制。

创新“实践转化型”普法路径,深化治理效能。组建以90后青年为主的“综声代”宣讲小分队,推出“理论后备箱”流动服务车,将汽车后备箱改造为普法超市,提供十大常见违法事项、文明养犬等主题的政策解读服务。结合“联合执法进小区”等真实场景,将执法案例转化为普法教材,同步收集治理建议形成优化清单,建立“执法经验-普法素材-治理改进”的转化链条。今年已开展宣讲活动13次,将发现处置的180余起小区问题转化为普法案例库,推动普法成果向治理效能转化。(张奕)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