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国庆中秋假期期间,浙江省慈溪市蜿蜒的海塘线上,一道由多部门高效协同筑起的“安全硬核堤坝”悄然成型。依托“海塘监管一件事”应用场景,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联合农业农村、水利等部门,通过源头管控、风险预警和快速处置,有效保障了海塘沿线安全秩序,交出了一份亮眼的安保答卷。

源头管控,阻断安全隐患。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通过提前研判、科学布防,实施“分时分区+动态调控”管理模式,统筹运用封闭无名入口、实行车辆限流、加强卡口值守、在高风险堤坝段设置临时围挡与警示标识等手段,筑牢第一道防线。节日期间,累计出动人员340余人次,开展联合巡查34次,设置围挡标识10余处。
智慧预警,实现全域覆盖。“综合运用岸上人工巡查、视频监控、无人机巡飞等方式,对重点海塘段、滩涂区、观景平台等实现了24小时巡查全覆盖。”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这种立体化监管体系确保了风险隐患早发现、快处置。

高效协同,提升处置时效。9月28日下午3时许,新浦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在半掘浦十一塘巡查时,发现5辆SUV汽车拖着小板车停在堤坝下面。执法人员敏锐判断5人驾驶3辆摩托艇已经下海,便立即启动应急机制:先联系交警部门通过车管所信息找到车主联系方式,要求尽快上岸;同时又联系海事、海警部门赶到现场共同执法。下午5时10分许,3辆摩托艇陆续上岸。执法人员查验相关证件并宣讲法律知识后,海警、海事部门对当事人进行批评教育。考虑其属首次违法,在批评教育后予以放行。这一案例成为多部门高效协同护塘执法新模式的最佳注解。
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还在人流车流集中区域科学设置临时疏导区5处,配备专职引导员,及时疏导通行压力。同时,健全综合执法、农业农村、水利等多部门应急处置联动机制,实现投诉举报接诉即办、限时办结,投诉举报件平均处理时长压缩至0.8小时。节日期间,共劝离违规停放车辆504辆、清理流动摊贩154起、制止擅自下海120余人次。
慈溪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深化“海塘监管一件事”改革,完善长效机制,推动海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努力打造可复制、可推广的滨海地区综合治理新样板。(张应沛 夏蓉儿)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