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济源洛峪新村:党建引领书写基层治理新篇章

2025-10-17 15:20:27 来源:法治网 -标准+

“今年以来,我明显感觉到村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村党支部书记,这些变化中让我感受最为明显的,还要从‘三个不一样’讲起。”谈及今年以来村庄的发展成效,河南省济源市思礼镇洛峪新村党支部书记卢跃东的话语中满是振奋与自豪。

党建成效“不一样”:作风转变聚民心,后备力量注活力

曾几何时,洛峪新村的党建工作多处于“按部就班完成任务”的状态,缺乏主动性与创新性。今年以来,村“两委”下定决心突破瓶颈,以高质量党建为核心抓手,推动全村工作全面升级,而转变的第一步,便是从党员干部的工作作风切入。

洛峪新村将以往简单的日常晨会,升级为集“学习、议事、定责”于一体的综合会议。每天清晨,村“两委”班子成员齐聚一堂,不仅集中学习政策理论、先进经验,更围绕村庄发展难题、群众急难愁盼事协商,明确当日工作任务与责任人,确保每一项决策都能落地生根、见到实效。

对于党员,村里制定《党员管理六条规定》,以制度刚性倒逼党员强化纪律意识、提升责任担当,让党员身份“亮”出来、作用“显”出来。为进一步拉近党员与群众的距离,洛峪新村还精心打造“连心夜话”服务品牌——每当夜幕降临,党员干部便与群众围坐在一起,拉家常、听诉求、解难题。截至目前,通过“连心小夜话”,村里已成功解决蔬菜大棚杂物堆放、建筑垃圾清理、公路损坏修复等多件群众关心的“心头事”,党支部的公信力在一件件“暖心小事”中持续提升。

此外,村里还着眼长远发展,积极培育4名村级后备力量,并全部安排到村任职,让他们在实践中锤炼能力、积累经验,为村党支部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源头活水”。如今走进洛峪新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劲头更足了,党员服务群众的身影更常见了,党建工作的成效已从“纸上”落到“实处”,融入村庄发展的每一个角落。

群众收入“不一样”:支部领办强产业,钱包鼓起来日子美

作为移民村,洛峪新村曾长期面临“无集体经济收入、群众靠打零工谋生”的困境。如何让群众的腰包鼓起来、日子好起来,成为村党支部亟待破解的难题。近两年来,村“两委”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突破口,走出了一条产业兴村、富民强村的新路子。村里首先整合流转土地600余亩,通过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提升土地效益,让闲置资源变成“增收资产”。同时,主动对接万洋集团,达成合作协议,优先推荐村里的年轻人到企业务工,实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有钱挣”的初步目标。

为进一步壮大村集体经济,洛峪新村还抢抓镇里“村贷款、镇贴息”的政策机遇,利用闲置养殖小区建成智慧渔场产业项目——采用受控式集装箱循环水绿色生态养殖模式,既环保又高效。项目在保证村集体占股比大的前提下,吸纳37户群众投资入股、参与分红,形成“集体+农户”的利益共同体。目前,智慧渔场一期项目已建成投产,二期项目正在紧锣密鼓建设中。据测算,2025年村集体经济收入预计将再增加10万元,群众的分红也将随之提升。

“以前靠打零工不稳定,现在既能在合作社干活拿工资,还能享受分红,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们的感慨道出了洛峪新村的变化。如今的洛峪新村,在党支部的带领下,群众的钱包越来越鼓,日子也过得越来越“美气”。

治理效能“不一样”:网格党建破难题小事不出网格服务有温度

“过去搞基层治理,就靠村‘两委’几个人忙前忙后,常常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还落不下好口碑。”卢跃东坦言,以往的治理模式效率低、效果差,难以满足群众需求。今年以来,洛峪新村立足村庄实际,创新构建“支部+网格+党员”治理体系,让治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村里科学划分3个基础网格,同步成立3个网格党小组,将党组织的“根”深深扎进网格,实现党组织与治理网格的有机融合。在这一体系中,村党支部书记统筹全局、调度资源;支委委员下沉网格,兼任网格长负责具体工作推进;村“两委”干部及党员代表承担日常巡查、矛盾协调上报任务;党员则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及时发现并反馈群众问题。

“支部引领网格、网格激活党员、党员直通群众”的模式,让越来越多的党员主动参与到村庄治理中。近期,针对网格中群众集中反映的“农村养老难、应急处置慢”等问题,村党支部迅速行动:统筹全村资源开办“老年幸福食堂”,解决独居老人“吃饭难”问题;组建村级民兵连,提升村庄应急处置能力。如今,洛峪新村已基本形成“小事不出网格、大事村级协商、服务集体托底”的治理格局,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展望未来,卢跃东为村庄定下了清晰的目标:“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不断探索基层高效能治理的‘最优解’,让洛峪新村在未来真正实现强起来、富起来、美起来,为乡村振兴贡献更多‘洛峪力量’。”(赵六一)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