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从“电瓶车突围战”到“15分钟幸福圈”

浙江象山巧解流动摊贩治理难题

2025-08-21 15:21:41 来源:法治网 -标准+

下午5时许,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涂茨镇新乐造船厂的下班潮开始涌动。工人老李熟练地跨上电瓶车,沿着汤鲁线崭新的柏油马路骑行,他习惯性地瞥了眼后视镜——往日摊贩云集、寸步难行的路面如今已变得清爽通畅。“现在回宿舍换身衣服,再走5分钟就能到规范摊位区,环境干净还有选择,日子越过越舒坦!”他笑着拧动油门,轻快地汇入井然有序的车流中。

这个转变始于一场“马路突围战”。毗邻临港装备园区和城东工业园区的屿岙村,曾因34家流动摊贩绵延200米的“马路市场”闻名——帐篷支到路中央,僵尸车变身“仓库”,高峰期连电瓶车都得“蛇形走位”。涂茨镇综合行政执法队队员励建文回忆:“最头疼的是食品安全隐患,夏天见过用脏河水洗菜的摊主。”

图为原涂茨镇“马路市场”

转机出现在去年年底的“民生议事堂”。该镇政协联委会组建跨部门调研组,通过实地走访,收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村民代表、企业职工及摊贩代表等多方诉求。在县政协委员、村“两委”干部和商户代表共同参与的协商议事会上,疏堵结合方案逐渐成形:建立新疏导点,实行统一规范管理。

3月春寒料峭的夜晚,执法人员蹲在烧烤摊前帮王大姐收遮阳伞:“大姐,新摊位有顶棚,还给您留了插座,水电设施齐全。”这样的场景持续了一个月。联合整治当天,21个摊主自发搬进了临时疏导点,有人还主动拆除了自家帐篷。

图为涂茨镇屿岙村疏导点现状

如今的屿岙村菜场疏导点,20余个标准化摊位配备统一遮阳棚和消防设施,日均稳定吸引超过30户商贩入驻经营。从清晨的豆浆油条到午夜的炒菜烧烤,从日用百货到彩票代售,形成了满足园区工人“全天候、全品类”需求的微型商业圈。更令人惊喜的是村集体账本:规范摊位租金让村集体经济收入3个月涨了50%以上。

这一成功经验很快在全县推广:在象山经济开发区滨海工业园,通过跨部门联动,成功劝导占道商户自主整改率达90%,引导摊贩签署规范承诺书并整体搬进疏导点,周边企业投诉量下降82%;在贤庠镇日星工业园区,西侧两处蓝色棚顶疏导点拔地而起,48个标准化摊位整齐排列,彻底改善环境卫生问题。

夜幕降临,涂茨镇屿岙村的疏导点灯火通明,各个摊位上升起袅袅炊烟。他们忙碌的身后,政协委员带着检查表挨个摊位转:“煤气罐记得要装泄漏报警器呀。”村民组成的志愿队则举着“垃圾分类”提示牌巡逻……

站在新绘制的商业规划图前,涂茨镇党委副书记庄斌魁指着连片地块展望:“通过盘活村集体闲置用地、整合零散地块等方式,这里将建成特色集市,让曾经的‘马路商帮’真正安家。”(董添钰 张奕)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