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带来的狂风暴雨考验,浙江省宁波市综合执法系统闻“汛”而动,于7月30日全面进入实战状态。宁波市各级执法队伍牢固树立“一个目标、四个宁可”理念,高效运行、全面履职,在风雨中筑起守护城市安宁的“蓝色堤坝”。截至当日下午5时,该市综合执法系统已累计出勤3500余人次,协助救助、转移群众超1000人次。

此次迎战台风“竹节草”,宁波市综合执法系统发扬连续作战、敢打硬仗的优良作风。从沿海象山的泄洪口,到山麓溪口的抢险路;从北仑的泥石流现场,到江北老外滩的屋顶隐患点;从积水没膝的下穿通道,到通宵达旦的避灾安置点……处处闪现着“执法蓝”的身影。
闻令而动,全域织密安全“防护网”
台风就是动员令。全市综合执法系统迅速响应,周密部署。北仑区执法力量紧急投入,聚焦地质灾害隐患区、沿海沿山地带及低洼易积水点进行拉网式协同排查,提前摸排独居老人及行动不便人员,协助街道做好转移准备,织密防台防汛安全网。

江北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在台风登陆前,争分夺秒强化风险排查。执法人员方璐在老外滩街区巡查时,敏锐发现某酒吧将几摞未使用的瓦片堆放在屋顶,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你们赶紧找人把这些瓦片拿下来!”她立即与负责人沟通,明确告知违法风险,现场监督清理,及时消除了一处“头顶上的隐患”。同时,该局组织力量对户外广告、在建工地围挡、道路下穿等关键部位进行高频次巡查,提前在江安路、康桥南路下穿、通宁路、洪塘西路等易积水路段设置警示桩和警戒线。庄桥中队指导员江维海在积水中连续站立一小时,逆着风雨,一边搀扶市民安全通过,一边大声提醒过往车辆注意水深、谨慎慢行,嗓子喊哑了也顾不上休息。

抢险救援,一线勇当风雨“逆行者”
险情就是命令。北仑区小港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接到险情报告后,火速抵达现场,发现山体泥石流已完全阻塞道路。执法人员当机立断,封锁现场、排查被困群众、疏导交通,争分夺秒开展救援,成功将受灾群众转移至安全地带,随后联合多部门进行现场清理。

象山县大徐执法中队则面临另一场考验。受强降雨影响,军民塘水位暴涨需紧急开闸泄洪。然而,部分村民为捕捞被冲出的鱼群,不顾危险靠近湍急水域。大徐执法队迅速启动应急预案,联合属地力量,设置警戒线、开启高音喇叭循环警示、进行不间断巡查,及时劝离围观捞鱼群众50余人次,有效防止了溺水、滑倒等安全事故,并向村民普及台风天安全知识。奉化溪口镇执法队组建的市政排水应急突击队成为风雨中的“清道夫”。队员们无畏艰险,逆风而上,冒雨处置巡查中发现的倒伏树木、断枝、散落广告布等路面障碍物,在积水严重的路段,他们设置警示标志,协助排水部门紧急疏浚管道,清理堵塞的雨水箅子,争分夺秒加快排水速度。

严阵以待,持续坚守筑牢“安全堤”
宁波市执法队伍严格执行24小时值班值守制度,确保通信畅通、响应迅速、处置有力。江北区部署备勤人员140人、备勤车辆26辆,随时待命。奉化溪口提前清点补充防汛物资,确保装备性能良好。孔浦中队队员从清晨6点起就投入到紧张的避灾安置工作中,在第二实验小学安置点,有序引导群众、维护秩序,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风雨未歇,巡查不止。各地执法人员持续开展高频次、全覆盖的动态巡查,确保各类突发险情和隐患能够第一时间发现、上报、处置。在巡查中,他们重点劝返在河边、公园内冒险垂钓的人员;在排查沿街商铺广告时,反复叮嘱商户关闭所有户外广告、店招店牌、景观灯光电源,并采取断电措施,极力消除“风灾源”。
宁波市综合执法系统将继续严阵以待,密切关注风情雨情及辖区动态,扎实做好后续防御、抢险和恢复工作,全力保障城市运行安全平稳有序。(刘拥军)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