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大目湾紫珑湾小区的业主群里炸开了锅。某单元业主张某在楼道平台私开门洞的行为,让整栋楼的居民陷入焦虑——消防通道会不会被占用?安全隐患谁来负责?这场看似普通的邻里纠纷,最终演变成一堂生动的社区法治公开课。
“我以为只是修个门。”张某最初的想法很简单,“楼道平台是闲置空间,开门方便自家使用,也没影响别人。”然而,象山县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的整改通知明确指出,该区域依法属于业主共有部分。当象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介入时,张某才明白,根据《物业管理条例》,哪怕是一扇门的改动,也需要业主共同表决。
“每天上下楼都要经过那扇门,现在突然多出来个出口,陌生人进出怎么办?”住在楼上的王阿姨道出了多数业主的心声。根据民法典,楼道属于业主共有部分,改建、重建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经参与表决专有部分面积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且参与表决人数四分之三以上的业主同意。


整改前后照片对比
象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在接到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移送的案件后,立即启动查处程序。执法人员通过不动产登记核查、当事人笔录等程序,完整固定了张某擅自改造的证据链。鉴于其首次违法但逾期未改,执法局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六十三条规定,责令当事人限期改正并作出警告、罚款人民币6000元的行政处罚。
如今,张某已足额缴纳罚款并自行封堵门洞,风波逐渐平息,但这场关于公共空间治理的思考仍在继续。
“这起案件看似是简单的邻里纠纷,实则暴露出部分业主对公共空间权属的认知盲区。”象山县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张灵启表示,将通过典型案例解析、社区法治讲堂等形式强化普法,推动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社区治理格局。该局借此事件向全县社区发出倡议:私人权利行使不得损害公共利益,社区和谐需要每位成员共同守护。(张奕 冯琼君)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