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早,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农业农村局某林业相关案件移交到了古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思索片刻,队员们拎着无人机出发了。这类案件,从前只能依靠脚力、手力,取证、固定证据都存在困难,如今却可以通过“飞手+无人机”组合,实现快速取证。
无人机在大综合一体化中的创新应用,是科技赋能基层治理的有益探索。它通过不断拓展数字化应用场景,显著提升了城市管理执法工作的规范性和精准度,让群众反映的问题得到更高效解决,也让城市管理服务更具温度。
“一静一动”畅通数字脉络
古荡街道综合行政执法队部署的两架无人机分工明确,织密空中感知网络。一架搭载固定航线巡航系统,如同不知疲倦的“空中哨兵”,按预设路径对辖区进行规律性扫描,将高清影像、实时画面源源不断自动回传至指挥中心大屏。另一架则作为“机动尖兵”,随时待命。一旦接到市民投诉或突发案件指令,飞手可迅速携带其抵达现场,灵活调整角度、高度进行精细化勘查、取证,实现“指哪打哪”。这种“固定巡飞+机动响应”的“动静结合”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地面巡查的视野盲区和效率短板,让城市管理的“神经末梢”向空中延伸,信息“血脉”更加畅通无阻。
“一前一后”拓展应用空间
无人机的价值不仅在于事中处置,更在于推动治理关口前移,实现“防患于未然”。在“事前”预防方面,其能力得到充分释放。例如,在汛期来临前,无人机可高效巡查河道、易积水点及周边山体,提前发现潜在隐患;对高大树木进行“体检式”航拍,精准定位枯枝、病枝或结构不稳定的树木,预警倒伏风险,及时修剪加固;在高空隐蔽区域,它能敏锐捕捉到正在萌芽的违法搭建行为,将违建遏制在“苗头”状态。“事后”处理环节,无人机提供的全方位、高精度影像资料,为案件回溯分析、责任界定、效果评估提供了坚实依据。这种“事前预警+事后回溯”的“前后贯通”,显著拓展了城市管理的维度和提升了效能。
“一点一面”汇聚治理全景
无人机采集的海量数据并非信息孤岛,而是实时汇聚到“一屏观全域”城市治理数字平台的关键节点。每一次飞行任务捕捉的“点”状信息都通过高速网络实时传输至后台。最终,无数个精准的“点”被有机整合,动态生成覆盖全辖区的宏观“面”。这种“点面融合、全域可知”的能力,真正实现了城市状态的“尽收眼底”,为科学决策和精准调度提供了强大的数据支撑,让队员们能更高效地解决群众身边的具体烦心事,将科技赋能的成果直接转化为群众看得见、感受得到的便利与安心,真正实现了管理精度与服务温度的同步提升。
从依赖“脚力手力”到熟练驾驭“科技眼力”,西湖区通过无人机深度应用与“一屏观全域”平台的强大支撑,织就了一张智慧感知网。这不仅大幅提升了执法办案的规范性与效率,更将精准、高效的法治服务的触角延伸至群众身边,生动诠释了科技赋能法治、法治保障民生的现代治理理念,为打造更具获得感的宜居之城提供了“法治型西湖方案”。(王科巧 李强)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