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推出“鄞火虫”法治品牌,并成立普法服务团队,聚焦不同场景、针对个性需求、紧跟潮流趋势,“因事制宜”开展“定制式”普法、“点单式”普法、“互动式”普法。

“鄞火虫”法治品牌,取自“萤火虫”,寓意每个执法中队、每名执法人员将普法宣传融入日常工作,使各类法律知识以接地气、能听懂的方式传递给广大企业和市民,努力打破普法“次元壁”,最终将点点荧光汇聚成深入人心的法治之光。
场景“定制”普法
同类场景往往有着相似的普法需求,如何让同类场景的普法活动更加高效、精准?今年以来,鄞州区综合执法局各属地中队分别围绕商圈、楼宇、企业、建筑工地、学校、公园及景区等场景,梳理执法检查事项,形成清单,通过“定制”普法套餐、贴心“送法上门”,帮助企业、群众规避违法违规风险,营造学法守法的良好法治环境。
建筑工地监督执法事关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扬尘治理等群众关切问题。今年来,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以建筑工地数量较多的邱隘镇、下应街道为试点,在开展传统普法活动基础上“升级”普法举措,不仅联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积极与建设工程单位开展座谈,就渣土清运等企业关心问题进行“面对面”解答和普法宣传,还在工地醒目区域专门上墙公示《建设工程项目执法检查事项清单》等相关规定,便于企业自学自查、对照落实。

花园里商圈普法活动
良好的营商环境是城市发展的名片,如何为商圈注入法治动力,也是摆在执法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百丈街道的宁波花园里商圈集购物、餐饮、娱乐于一体,凭借独特商业布局与丰富品牌业态,吸引大量消费者,成为热门打卡地。结合花园里商圈实际情况,属地百丈中队围绕该场景推行“一户一策”精准执法服务,不仅将商圈内60余家商户基本信息、经营状况、检查情况等详细数据录入信息库,还全面分析商圈业态构成,按照“商圈企业普遍需求+不同业态特殊需求”,梳理了一份涵盖垃圾分类、燃气安全、外摆经营、广告设置等12项高频事项的执法服务清单,综合运用线上建立执法服务微信群、线下定期“跑店”开展面对面宣传的工作机制,为商圈企业提供指导服务。同时,鄞州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还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等部门联合签署了共建公约,以花园里商圈为示范标杆,通过加强信息共享、协同开展法治宣传活动、整合监管和执法资源,共同为商圈提供跨部门的综合性、预防性和精准性指导服务。
个性“点单”普法
在针对高频执法服务场景推出普法“套餐”的基础上,鄞州区综合执法局还积极聚焦不同群体的个性化需求,以“群众点单、部门接单”的普法模式,开展形式多样的“专属”普法活动,努力破解传统普法宣传“大水漫灌”、效果不佳的痛点。
在咸祥镇,渔业一直是当地的传统支柱产业,与渔业相关的各项政策法规、执法工作也备受企业和渔民关注。对此,咸祥镇综合执法队针对该产业特点,创新采用“三步走”普法模式,即第一步通过征询居民、走访村社干部,梳理出高频法律需求,实现“问需于民”;第二步联动相关职能部门组建“普法联盟”,实行“联合备课”;第三步则借助村社代表大会等人员集中的机会开展“送课上门”。“希望通过精准对接基层需求,推动普法宣传从‘单向输出’转向‘双向奔赴’”。咸祥镇综合执法队法制员陈威表示。
今年3月,在渔工商专业合作社的一场活动中,来自相关执法单位的工作人员与合作社40余位社员代表围坐一堂,对非法捕捞案例、房屋结构安全要点、野生动物保护知识等社员关心内容逐一进行普法解答。“没想到普法宣传课还能‘点单’!讲的都是咱们社员最需要的知识!”合作社社员王闰表示。
钟公庙综合执法队则坚持实施“普法宣传走在执法前、服务指导走在检查前、矛盾化解走在投诉前”工作模式。今年来,该执法队对后庙路、麟寓路及四明中路沿街商户进行逐一走访,发放《执法满意度问卷调查表》,梳理商户急难愁盼问题、政策法规需求。在此基础上,执法队发挥“1+8”部门联动联勤优势,建立商户微信群,在线精准提供法律咨询、难题解疑服务,响应率达100%,并围绕燃气安全、垃圾分类、市容管理等商户关注领域,举办多场专题普法讲座,覆盖商户300余家。

钟公庙“法到邻家”执法工作室
此外,钟公庙街道综合执法队还结合社区、学校普法需求,不定期开展“今天我当执法员”角色体验活动,邀请商户、学生等参与市容管理、安全检查等执法巡查工作,通过沉浸式教育的方式提升普法实效。近年来,该执法队先后在万达商圈等重点区域建3家“法到邻家”执法服务工作室。
潮流互动普法
“‘潮工作·玩生活’文明执法来守护”“单车归列时 文明进行时”。在今年的集盒广场“宁波咖啡生活周”“汉堡节”等活动现场,“潮”感十足的综合执法普法标识牌让人眼前一亮。
作为城市潮流地标,集盒广场在青年群体中树立了独特的“潮工作、玩生活”品牌形象。因此,属地东胜中队在开展普法宣传过程中,兼顾街区运营主体与商户核心诉求、青年群众体验需求与价值认同,积极借助集盒广场举办宁波咖啡生活周、汉堡节、暑期夜市等大规模集市期间的青年群体集聚效应,深挖街区文化地标与潮流IP潜力,在果壳箱、绿化带、共享单车停放点等显著位置上设置综合执法Q版形象普法牌,以“一句话”形式生动传递法律知识、引导文明行为。同时,创新推出“综执请你吃汉堡”等主题摊位,精心设计“知识问答+潮玩互动+奖品兑换”的普法链条,参与者通过挑战法律知识问答,赢取娃娃机游戏币来抓取捆绑着汉堡兑换券的幸运玩偶,再在汉堡节上进行任意兑换。这种将严肃法律条文转化为趣味挑战的“游戏化”普法模式,颠覆了传统的单向宣传方式,通过互动性与获得感的双重驱动,让法律知识在欢声笑语中沁入人心。
今年以来,鄞州区综合执法局开启潮流互动普法模式,巧用全省综合执法动漫IP形象,结合特色景区、潮流街区、活动集市、基层执法工作室等不同场景,上线一批普法宣传标识牌。与以往宣教式的图文搭配不同,这些普法宣传标识牌以动漫IP形象搭配创意语言,用更加“有趣味”“接地气”的方式,为广大市民送上一份“看得见”的法治提醒。除东胜街道集盒广场外,首南街道南高教园区内“烟火气≠随意摆,学府清朗共维护,有序才有Young”“别让单车‘躺平占道’,青春通道拒绝‘摆烂’”等普法宣传语言充满“青春活力”;在东郊街道环宇城,不仅设立专门普法驿站,还联合街道、相关部门共同举办“益企郊谈”政企恳谈会,与商户们畅所欲言、真诚交流,“面对面”答疑解惑;在东吴镇天童风景名胜区游客中心入口,一进门便能看到卡通立牌指引,详细解读景区执法高频事项;在钟公庙街道“法到邻家”基层执法工作室,“法到邻家,庙享未来”的卡通立牌让办事市民倍感亲切。

东胜中队开展“沉浸式 ”普法宣传
不仅如此,各属地中队积极与辖区工地、学校等建立共建共联机制。如首南中队通过“青春合伙人”共建平台、“小郝宣讲团”等形式与首南第一小学开展常态合作,定期在该校向师生开展法治教育、普法宣传。今年5月,首南第一小学又邀请该中队副中队长郝相宁担任环保副校长,进一步加大双方合作力度,通过开展互动讲座、实地考察以及社区服务等创新教学方式,这些举措旨在激发学生们对环境保护的兴趣,并鼓励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进一步增强学生法治意识,培养他们积极参与社会事务的责任感。(李佳静 朱科娜)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