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城市快速发展,工业排放行为日趋复杂,违法违规向城镇污水管网排放污水并导致淤堵成为威胁城市“地下生命线”的新隐患。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贵驷中队展开一次关乎城市排水安全的执法行动,成功办理镇海区首例向城镇污水管网加压排放污水案件,拉开了辖区生态治理与营商环境优化并行的新序幕。
图为执法人员现场勘查
“首案” 破局,亮明红线
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宁波胜遇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内某企业项目工地内一台抽水泵正通过塑料水带将基坑内浑浊的污水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经现场勘查,排放的污水中含有大量泥沙,且未设置沉淀池、消力井等预处理设施,擅自简化排水流程,执法人员在发现违法行为后第一时间依法立案调查,迅速锁定违法主体与事实。
“未经处理的泥沙直接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可能造成管道淤堵,影响整个排水系统的正常运行。执法行动本身即是对破坏排水设施行为的严厉警示,清晰划定了不可逾越的法律红线。首例案件具有标杆意义,必须依法亮明底线。这类违规排放行为隐患不小。”执法中队负责人表示。
图为案件发生现场整改前
图为案件发生现场整改后
容错引导,更显“温度”
在案件调查过程中,该企业展现出强烈的整改意愿与执行力,主动组织专业力量疏通淤堵管段,并邀请检测公司对管道进行ccyv检测,及时完成整改。根据检测结果和市政部门的认定,当事人的违法行为未造成严重危害后果,基于企业首次违法、主动担责、整改高效、危害可控及优化营商环境导向,执法人员依据《城镇排水与污水处理条例》,依法作出“警告”的行政处罚,不予罚款。
“处罚不是目的。对非恶意、能及时纠错且后果可控的‘首违’,给予改正机会,引导其走上正轨,方能实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统一。”执法人员阐释,“既维护了法律权威,又减少对企业经营的影响。”
延伸服务,源头治理
处罚决定非终点,根治问题在源头。执法队事后主动提供延伸服务,帮助企业在后续经营中制定科学整改方案,落实“消力”措施、规范设置“沉淀池”等预处理设施,指导企业规范排污,确保排放稳定达标,同时建立起规范的排污长效机制,实现绿色运行。
与其简单罚款,帮助企业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益企。“不罚款,只警告,执法人员现场指导整改方案,还帮我们联系环保设备供应商。执法太暖心了!”企业负责人董某感慨,“处罚+服务”模式让企业心服口服。
贵驷中队相关负责人表示,将持续跟进企业排水情况,确保监管不松懈。(竺筱寒 林意然)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