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基层行政执法中企业风险整改的互动型治理

2025-05-13 15:15:42 来源:法治网 -标准+

破解企业风险整改中的多头监管、指导缺位与协同低效等难题,是基层行政执法改革的关键。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以检后罚后整改环节为切入点,针对“标准打架”“天价整改”等企业整改难题,构建多部门联合帮扶整改机制,通过理念转型、制度协同与数字赋能的三重突破,实现了从“单向管制”向“互动型治理”执法范式改革。本研究基于治理理论与实证分析,揭示该机制在互动型治理价值重构、整体性治理实践及数字化法治探索中的理论启示,为基层行政执法现代化转型提供可复制的实践样本。

碎片化治理的三重悖论

当前企业风险整改“标准打架”“天价整改”的深层矛盾,本质上是传统治理模式与市场化、数字化治理需求之间的结构性冲突,集中表现为:

监管碎片化 多头治理与标准冲突

不同职能部门基于差异化监管规则,对同一企业提出矛盾性整改要求。例如,某新兴行业企业因缺乏统一监管标准,在环保设备选型与安全生产流程设计上反复调整,导致规范成本增加30%以上。这种“九龙治水”格局,暴露出新兴领域监管制度供给的滞后性,使企业陷入“标准模糊—反复整改—成本高企”的恶性循环。

服务空心化 半程监管与整改虚化

传统执法侧重“前端检查—中端处罚”,却忽视“后端整改”的系统性指导。据镇海区2024年调研数据,42%的企业反映整改环节仅收到书面整改通知,缺乏现场技术指导;27%的企业因整改方案不合理导致风险隐患反弹。这种“重罚轻管”模式,本质是服务型政府理念的缺位,既难以根除风险源头,也抑制了市场主体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协同低效化 流程梗阻与信息壁垒

跨部门响应机制的断裂,导致企业诉求在“部门职责真空地带”循环空转。以某化工企业整改为例,其涉及的环保工艺升级与消防设施改造涉及5个部门的监管事项。同时,缺乏统一数字化平台支撑,政企间、部门间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进一步加剧治理效能损耗。

互动型治理的三维突破

镇海以“政府主动服务—企业主动参与—数字深度赋能”为核心逻辑,构建多部门联合帮扶整改机制,实现从“单向管制”到“双向奔赴”的范式转型。

制度协同:构建纵横贯通的治理网络

顶层设计制度化。制定《镇海区行政执法联合帮扶整改工作实施意见》,以及《涉企案件经济影响评估制度》等8项配套制度,明确区综合执法指导办的统筹职责、部门协同清单及行业协会参与机制,将分散的部门权力纳入统一治理框架。例如,针对高频涉企检查事项,建立“一企一策”联合台账,实现多部门执法标准的前置性整合。

流程再造系统化。设计“需求申请—全量归集—分类派单—跟踪督办—举一反三”的闭环流程,2025年一季度数据显示,联合帮扶企业平均整改周期较传统模式缩短58%,问题解决率达98.75%。

争议解决层级化。建立“部门协商—区级提级协调”两级争议解决机制,对权责交叉问题由区政府分管领导牵头研判,截至目前,累计协调跨部门争议37起,实现“零推诿”。

服务转型:重塑执法者与市场主体的关系

理念革新:从“管理者”到“服务者”。推行“益企恳谈会”制度,每月邀请企业代表参与整改标准研讨;建立“双向预约”机制,企业可自主选择执法部门上门指导时间,变“被动整改”为“主动合作”。

资源整合:专业化帮扶体系构建。组建涵盖商会协会、律师等领域16人的帮扶专家团,为方案论证等提供智力支持;优选30名一线执法骨干,用心当好企业“联络员”和“服务员”。

审慎监管:审慎包容执法实践。对重大、疑难、复杂或明显存在较大经济风险的涉企行政执法案件,实行经济影响评估机制,从“可能严重影响正常生产经营、可能影响产业升级”等8个维度对整改方案进行分析、评估,使整改方案更为科学合理,依法降低行政执法活动对企业生产经营的负面影响。

数字赋能:技术驱动的治理效能革命

线上平台:打造“一站式”服务中枢。依托“镇企航”平台开设“益企帮”专区,集成在线申请、智能派单、视频指导、进度查询等功能。

线下网络:构建“15分钟服务圈”。在镇街设立联合帮扶服务点,整合政策咨询、现场指导、问题转办等功能,实现“就近申请、全程代办”。

数据贯通:打破部门壁垒。打通执法、信用等系统数据,建立企业整改“数字档案”,实现跨部门信息实时共享。例如,市场监管部门可通过平台直接调取环保部门的整改验收数据。

基层治理创新的三重逻辑重构

互动型执法的价值跃迁:从“工具理性”到“价值理性”

传统执法以“秩序维护”为单一目标,镇海实践“寓监管于服务”,通过主动服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验证了“管住风险”与“无事不扰”的兼容性,破解了传统监管中“管放两难”的困境,当安全底线、市场效率与治理温度形成平衡时,政府的“有形之手”才能真正成为高质量发展的推手。

整体性治理的基层叙事:从“条块分割”到“协作协同”

镇海通过制度设计与技术赋能,构建起“横向跨部门协同、纵向区镇街联动”的治理网络。这一实践拓展了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应用场景,证明通过“问题导向的流程再造”可有效破解部门壁垒,为“大综合一体化”执法改革提供了操作化路径。

数字化法治的实践进路:从“技术工具”到“治理范式”

数字技术在此不仅是效率提升工具,更成为推动治理理念革新的核心变量。企业通过平台参与帮扶整改全过程,实现了“数字时代的治理参与”。这种“数治”与“法治”的深度融合,为构建“技术赋能、规则透明、多元互动”的现代执法模式提供了新方向。(刘丽)

作者单位:宁波市镇海区综合行政执法局 (镇海区综合行政执法指导办公室)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