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规范涉企行政检查行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近日,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综合执法指导办联合区委深改委正式发布《镇海区规范涉企行政检查工作指引(试行)》(以下简称《工作指引》)。该指引以强化执法服务、行政检查、行政处罚、整改修复四个环节为核心,着眼突破传统执法理念中的三个矛盾问题——“严控风险是否高频检查、减少扰企是否放松监管、追求企业满意度是否妥协执法刚性”,着力构建“四环并进”全链条互动治理型执法模式,旨在打造公平、透明、可预期的监管环境,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深化一个“防”字,推动违规风险预先防范。针对企业对自身经营风险隐患发现难、相关法律法规不熟悉等问题,建设预防性法治体系,即整合行业主管部门、执法部门服务资源,依托“镇企航-益企帮专区”,推广“预约式”指导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咨询、法治体检,对“体检”中发现的“疑难杂症”,提供专业的指导,落实整改措施,消除违法风险。同时,结合各行业法治宣传和普法教育工作规划,分领域制定高频风险事项自查清单及操作指引,引导市场主体定期开展自查自检,有效提升风险防控与依法经营能力。
聚焦一个“统”字,规范入企检查无事不扰。针对重复检查、多头检查、无效检查等问题,科学统筹行政检查计划,实行涉企行政检查清单化管理,坚持“清单之外无检查”,最大程度整合涉企行政检查计划;大力推广远程监管、移动监管、线上监管等非现场检查,统筹实施“综合查一次”,简单事项“委托查”、非现场检查等检查方式,减少入企检查人数和次数;完善以信用评价、风险等级为基础的分级分类检查制度,探索行业白名单制度,推动监管资源精准配置,实现“无事不扰”与“无处不在”有机统一。
优化一个“柔”字,完善涉企处罚法理相融。针对小过重罚、一刀切执法等执法乱象,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强化包容审慎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原则,深化“三书同达”机制,梳理公布“首违不罚”和“轻微免罚”清单,构建行政处罚自动履行“免加罚”机制,探索建立涉企行政处罚观察期制度,深化“简案快办、轻案零跑、公益减罚”等益企措施,减轻企业负担、激发市场活力。
落实一个“帮”字,拓展执法服务有呼必应。针对“标准打架”“以罚代管”“天价整改”等检后罚后整改难题,着力优化“到期提醒—需求申请—受理回复—帮扶指引—跟踪指导—评价反馈”的全流程联合帮扶整改机制,形成多部门合力,共同帮助企业以低成本完成整改、管住风险。
《工作指引》的出台是深化“大综合一体化”行政执法改革的重要实践,镇海区将继续抓统筹深切口,抓规范提质量,抓共治优环境,推动以制度刚性约束,以机制弹性释放市场活力,以技术隐形替代监管显性干预,以主动服务前置化解企业被动诉求,全力打造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镇海实践样板,助力打造“水平一流、服务一流、口碑一流”的更优营商环境。(陈昂)
编辑:李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