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网首页>>
法治网专题>>尚权十六周年>>尚权资讯>>
​熊秋红:新时代刑事辩护的新形势与新趋势
发布时间:2022-11-08 17:05 星期二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2022年11月6日,第十六届尚权刑事辩护论坛在北京举办。论坛主题为“新时代刑事辩护:挑战与展望”,由北京尚权律师事务所与中国政法大学国家法律援助研究院联合主办,40余名专家学者、法律实务界人士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交流观点、碰撞思想、提升认识,运用法治智慧掀起了一场“头脑风暴”。论坛采用“线下+线上”的形式进行,在线实时收看达4.5万余人次。

中国政法大学诉讼法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熊秋红在论坛上进行“新时代刑事辩护的新形势与新趋势”主题发言。

熊秋红表示,尚权刑辩论坛每年一次,紧跟刑辩工作所面临的新环境、新形势,关注新出现的问题,促进新老问题一并解决。辩护作为贯穿刑事诉讼始终的一项基本诉讼职能,刑事诉讼领域所进行的任何改革都会对刑事辩护产生影响;刑事诉讼制度运行的外部环境发生变化,同样也会对刑事辩护产生影响。

这次尚权刑辩论坛的参与者有两个群体:律师和学者。在促进刑事辩护实现保障人权的功能方面,学者与律师之间具有某种亲缘性。在推进刑事辩护立法进步的过程中,当刑辩律师执业面临困难乃至困境时,在律师接受委托代理复杂疑难案件时,经常会寻求专家学者的帮助来答疑解惑。

关于新时代刑事辩护所面临的新挑战或者新形势,我认为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其一是当下刑事辩护面临诸多现实困难。比如看守所会见问题、审判阶段远程视频庭审质量问题等。面对这种情况,需要研究重大传染病、重大自然灾害、战争等特殊情况下的刑事诉讼特别程序包括辩护权的行使问题。

其二是认罪认罚从宽案件中的辩护质效。主要表现在:首先,我国的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由检察机关主导的制度,这是可能影响律师进行有效辩护的因素之一。其次,认罪认罚从宽案件大多由值班律师提供法律帮助。再次,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骑墙式辩护”现象。

其三是庭审实质化改革对于提升刑事辩护质效效果有待提高。

其四是陪审制度改革对刑事辩护是否起到激活作用。我国人民陪审员法增设了7人合议庭,该法已实施4年多,但学界和刑辩律师对于如何在大合议庭审判时积极发挥辩护功能少有关注和研究。

其五是职务犯罪案件中的辩护是否是改革的关注点。随着监察法的出台和刑事诉讼法的修改,我国监察体制改革完成了基本的顶层设计,监察法和刑事诉讼法的衔接有了基本规范。我认为,仍需要更多的关注监察调查程序中的律师辩护问题。

其六是在一些领域刑辩律师的功能出现了某种异化现象。

从新时代刑事辩护的展望或者新趋势来看,首先,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权保护为刑事辩护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可以说,刑事辩护是刑事司法中保障人权最为重要的方式之一。

其二是律师法修改为推动刑事辩护制度新发展提供了良好契机,可考虑通过律师法修改进一步加强律师诉讼权利和执业权利保障。

其三是深入推进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最高人民法院和司法部于2017年开始推进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现在全国大部分地区均实现了审判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在此前提下,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深入推进,根据“两高两部”出台的《关于进一步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意见》,律师辩护全覆盖现已从审判阶段进一步扩大到审查起诉阶段。与此同时,推进律师辩护的量与质齐头并进。

其四是积极探索特别程序中的辩护。比如,涉案企业合规程序中的辩护。与传统的刑事辩护相比,刑事合规辩护要求辩护律师将辩护方案或策略延展到委托单位的具体业务领域当中,除了法律层面的辩护之外,还要准确评价企业合规计划的有效性,跟进企业后续的合规管理工作。涉案企业合规案件中的辩护是审判前程序中一种新的辩护形态。与审判程序中的刑事辩护相比,审前程序中的刑事辩护有待加强。“少捕慎诉慎押”刑事司法政策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律师在审判前程序中进行有效辩护的空间。还有缺席审判程序中的辩护、特别没收程序中的辩护、强制医疗程序中的辩护等,都需要积极探索。

其五是关注和研究数字时代的刑事辩护。包括大数据侦查中的刑事辩护、刑事在线诉讼中的刑事辩护、网络犯罪案件中的刑事辩护等,要注意提高辩方获取数据、分析数据、对数据进行质证的能力。

无论辩护有多难,辩护律师苦练内功、提高辩护能力是根本。有些时候,有效辩护可以在律师与检察官、法官的专业能力比拼中获得。(赵正武整理

责任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