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海东实体化运行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

整合资源有效提升社会治理水平

2023-12-22 11:44:38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本报记者 韩萍 徐鹏

今年9月,青海省海东市荣获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合格城市”称号;11月,海东市司法局推荐的“拉面产业”跨域矛盾纠纷调解法入选全国“枫桥式工作法”先进典型……

近日,海东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岳卫平对《法治日报》记者说,今年以来,按照平安青海建设“十个一”工作要求,海东严织平安建设“责任网”,细织和谐稳定“安全网”,密织违法犯罪“打击网”,广织矛盾风险“化解网”,牢织社会治理“基础网”,巧织社会治安“防控网”,服务保障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增强了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平安建设工作取得新进展。

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今年以来,中心已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059件,占全县调解纠纷总量的70%;办理诉前调解案件350件、信访案件12件、司法确认案件139件、法律援助案件397件。”在民和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民和县委政法委副书记、司法局局长、中心主任张文祥说,按照青海省委政法委要求,通过整合综治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中心、公共法律服务中心、诉讼服务中心,实现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记者了解到,中心设有综合治理办公室、法官工作室、法律援助室、心理疏导室、行业调解室、综合调解室等多个功能室,受理大厅设有信访接待、法律服务、人民调解、诉讼服务4个窗口。中心配备多名经验丰富的调解员、法官、心理咨询师,确保各类纠纷得到专业化解。

从事调解工作38年的调解员汪学德说:“在每起纠纷的调解中,律师全程跟随,达成调解协议后,当事人可申请司法确认。对于当事人无法到现场的,可以进行远程调解,调解时全程录音录像。”

互助县在全省率先实现县、乡两级“五中心合一”全覆盖。互助县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设有调解、公共法律服务、信访接待、劳资纠纷接待、诉调对接等8个服务窗口,调解室、县级领导接待室等9个功能室,以会商研判、协作配合机制为牵引,对于疑难纠纷组织相关镇街和部门单位共同化解,形成中心统筹、一站受理、闭环办理、多方协同的模式。

今年以来,海东以县级“一站式”矛调中心为基础,建立并实体化运行市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在有条件的社区和村居建立服务站。中心根据“1+4+N”(即1个综合办公室、4个接待窗口、N个功能室)的功能分区进行布局,整合五大中心和各类行业性专业性调委会、品牌调解室及心理咨询服务等资源,建立信息互通、案件流转、联调联动、督导检查等制度。截至目前,全市各级中心共调处矛盾纠纷2510件。

打造跨域矛盾纠纷调解法

远近闻名的白庄镇和美调解室,是循化县司法局打造的品牌调解室,由全国人大代表、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白庄镇苏呼撒村党支部书记马世功和白庄镇上张尕村原党支部书记马撒拉担任调解员。自去年10月成立以来,调解室已成功调解涉及婚姻家庭、邻里关系、劳动报酬、租赁合同等领域纠纷85件,受到群众好评。

马世功从事调解工作十余年,调解纠纷800多件。他认为,用最通俗易懂的语言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做到情理法相结合,引导当事人换位思考,是将纠纷调解成功的关键。

拉面产业作为海东的一张“金名片”,18万名海东籍拉面人在全国290多个城市开了近3万家拉面店。随着产业的扩大,经济纠纷、婚姻家庭矛盾等问题逐渐增多。为此,海东打造拉面产业跨域矛盾纠纷调解法,以市县乡三级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为基点,以119个拉面经济服务驻外办事处、两个驻外调解委员会、3个拉面经济云端诉讼服务点为支点,有效化解拉面经营者的跨域矛盾纠纷。

海东因地制宜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培育打造了“家事法庭”、矛盾纠纷调解“12337”(一支队伍、两个平台、三级联调、三方协同、七项制度)等经验典型。在人员多、构成较复杂、易发生群体性矛盾纠纷的小区和人员集中的乡镇设立调解工作室5个,在人民法院设立律师调解工作室7个。同时,有效整合民间调解资源,选聘热衷于调解工作、熟悉乡情民情的乡贤能人等,设立“老田调解室”“韩海比卜调解工作室”等10个个人调解室。截至目前,全市共建立各类调解组织1854个,有调解员5902名,排查矛盾纠纷6323件,调处6265件,调处率达99.08%。

因地制宜提升治理水平

乐都区岗沟街道七里店安置小区是青海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安置群众涉及12个乡镇1944户6770人,小区一度面临车辆乱停乱放、物业管理跟不上、治安防控难等问题。

七里店社区党总支书记、居委会主任李艳说,为解决上述问题,社区立足实际探索构建“1+6+N”治理模式,在党组织(社区综治中心)带领下,发挥居委会、警务室、人民调解中心等6个工作机构和若干支志愿服务队的作用,为群众提供全方位服务。如今,小区环境越来越好,大家住得越来越舒心。

作为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地区之一,平安区规范建设平安区妇保中心、沙沟乡政府、华隆路社区三级社会心理服务场所,依托平安区妇保中心建成平安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提供“一站式”心理服务。

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以来,海东依托基层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站),全面构建“一站八员”基层社会治理体系,调动村警、网格员、群防群治队伍等力量,当好纠纷调解员、联防组织员、法律联络员、信息收集员、安全监测员、信访接待员、帮教服务员、应急调度员“八员角色”,筑牢了基层治理、服务群众的第一道防线。

岳卫平表示,海东将以落实平安海东建设“千分制”考核为主线,坚定不移守牢政治安全,持之以恒维护社会稳定,守正创新提升治理能力,深入推进更高水平的平安建设。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