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青海乌兰“微格联户”夯实基层治理根基

2023-12-08 19:38:0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本报记者 韩萍 徐鹏

为进一步夯实基层社会治理工作基础,不断提升平安建设整体工作水平,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乌兰县以网格化管理为基础,探索“微格联户”基层社会治理模式,打造多元参与的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激发基层社会治理活力,提升社会治理效能。

“微网格”实现服务“零距离”

为推动基层治理由粗放向精细转变,今年乌兰县在原有97个综治网络框架内,细化设置“微网格”,建立“入网进格包片联户”工作模式,凝聚基层治理微力量,拧紧基层治理微链条。

按照“就近便利、有利治理”原则,根据村落巷道分布、群众生产生活习惯等特点,在全县44个村(社区)共细化设置微网格446个,将基层社会治理“神经末梢”延伸到户,实现微网划分全覆盖、为民服务“零距离”。

乌兰县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陈政和说,在此基础上,县里要求机关领导联网格、“两委”班子成员驻网格、志愿者进网格、专职网格员包网格,组建了“1+1+N”(1名驻格村干部+1名包格领导+N名微格志愿者)联户团队,组织发动网格内的党员、退休干部、贤能人士、楼栋长等1300余人参与到网格治理中来,大家各尽其能、各展所长,有效提升了基层治理精细化程度。

希里沟镇城中社区主任杨爱芳说,“微网格”在社区治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细化为民服务事项,实实在在为群众办事,解决群众难点问题,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五治”融合实现管到格落到户

说起“微格联户”治理模式的作用,希里沟镇城西社区居民张先生感触颇深。张先生说,以前小区中垃圾乱堆乱放、车辆随意停放,不仅环境脏乱差,给出行带来不便,而且还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自“微格联户”以来,有什么问题都可以通过微信群向楼栋长、网格员反映,在他们的指导下,居民们通过自主管理,问题得到解决,环境变好了。

乌兰县不断创新和完善“微网格”治理体系,按照“一微格一临时党小组”模式,形成“村(社区)党支部、微网格、微格中心户、群众”四联工作体系,将377名党员中心户、1400余名党员全部编入微格,所有微格都成立临时党小组,全面覆盖9969户群众,打造出社会治理的“红色引擎”。

依托微信建立网格联络群,引导群众积极参与村级事务,确保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同时,把网格员、联络员培养成普法信息法律知识宣讲员,解答群众的法律疑惑,实现管到格、落到户。

依托党员中心户、退休干部、贤能人士等联户团队,大力落实村(居)民公约,红白理事会、道德评审会、居民议事会“一约三会”,引导村民传承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勤俭持家等传统文化。打造“智慧党建云平台”、综治信息系统App等,线上开展纠纷化解、垃圾清运、困难救助、平安宣传等服务事项。

“微循环”实现基层治理无缝衔接

因邻居盖房影响采光,希里沟镇北庄村村民张某与邻居没少争吵。网格员在了解到两家间的矛盾后,第一时间入户调解,最终张某与邻居达成和解协议。

为充分发挥“微格联户”机制的作用,乌兰县健全网格员“十微”职责,重点围绕政策宣传、收集民意、社会治安、矛盾纠纷等方面开展工作,大力推动“微调解+”“微活动+”“微服务+”等深度入格,盘活“微网格”治理活力。

为将矛盾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建立“四色预警”工作机制,充分发挥微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以及乡贤、退休教师、退休干部、老党员等在村民中声望较高的作用,及时排查掌握矛盾纠纷,实行红、黄、蓝、绿四级预警登记,逐户登记造册,列清矛盾纠纷原因、管控措施、处理情况,实行动态分级管控。今年以来,全县共化解矛盾纠纷120件,化解率达100%,实现了小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为推动“微服务+”入格,推行“敲门行动”“板凳恳谈”等服务,专职网格员每月入格入户不少于两次,做到微格内住户、人员、设施、隐患“四清”,确保群众有事找微格。

同时,乌兰县还推动在职党员、干部职工下沉社区网格,实行“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网格员接单”模式,67个机关企事业单位与6个社区结对共建,194名专职网格员深入结对社区,开展志愿服务800余次,帮助社区居民解决急难愁盼问题272件,实现基层治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对接。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