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倾力守护绿水青山 绘就最美山水画卷

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第43次检察开放日活动

2023-09-21 15:48:54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颖

“万峰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当时生态环境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最高检成立了万峰湖专案组,这是最高检直接立案办理的第一起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案。”9月20日上午,记者在最高人民检察院举办的以“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助力美丽中国建设”为主题,部分全国人大代表、专家学者和“益心为公”志愿者参加的第43次检察开放日活动上获悉。

零距离感受检察公益诉讼魅力

全国人大代表阎建国、黄美媚、李灵、朱山、夏吾卓玛、张莉,以及4位法学专家和20余名来自各行各业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参观了人民检察史展览陈列室、检委会会议室。

“人民检察为人民。”“益心为公”志愿者、北京市律协公益专委会主任欧阳继华在了解检委会工作流程后,体验了检委会委员如何行使“投票表决权”,并按下了赞成键。

“2017年7月以来,全国检察机关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作为公益诉讼的重中之重来抓。”最高检第八检察厅副厅长徐全兵介绍了全国检察机关开展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检察工作情况,“截至2022年12月,全国检察机关共办理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领域公益诉讼案件40万余件,占全部案件总数的52.3%。通过办案督促恢复被毁损的耕地、林地、湿地、草原790万余亩,回收和清理各类垃圾、固体废物4700万余吨,追偿修复生态、治理环境费用102亿余元。一大批‘硬骨头’案件的成功办理,有力促进了生态环境公益保护和治理能力提升。”

“越来越多的志愿者成为了检察办案的同盟军、公益保护的参与者。”徐全兵表示,“益心为公”志愿者检察云平台已注册志愿者7.6万余名,提报案件线索1.1万件。

守护“山水画卷”彰显“硬核”担当

“‘锰三角’矿业污染时间跨度长、涉及领域广、遗留问题多。接到这项艰巨任务时,我们感到‘压力山大’。”在案例展示环节,湖南省花垣县“锰三角”矿业污染综合整治案办案组的检察官杨敏分享了办案心路历程。

以南四湖生态环境治理案为例,最高检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的杨柳介绍了无人机航拍、快速检测、卫星遥感等技术在公益诉讼办案中的应用。

“从案例来看,最高检层面已经实现了现代科技与检察办案相结合,这是否能应用到四级检察院,尤其是基层检察院的办案当中?”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九三学社中央法律委员会主任阎建国提出,要探索推广检察机关利用大数据、高科技手段以及最新影像技术等辅助办案,提高科技应用于司法实践的广度和深度。同时要发挥好检察建议书的作用,把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江苏省检察机关根据最高检专案部署,针对污染物接收设施不健全、转运处置不规范、‘船港城’监管脱节等问题,充分发挥公益诉讼检察职能,共立案57件。通过办案,推动新建了一批污染物接收设施等。”江苏省人民检察院专案分组工作人员远程汇报了办理长江船舶污染治理公益诉讼案及“回头看”情况。

“详细了解办案过程,才知道检察官办案中需要克服各种各样的难题,也体现了检察公益诉讼在助推解决环境治理老大难问题方面具有的独特价值。”全国人大代表黄美媚说。

“金点子”助力最美事业行稳致远

“检察公益诉讼切实维护了社会公共利益,解决了一批老大难的问题,真正发挥了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中国政法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政法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和服务中心主任王灿发肯定了检察公益诉讼制度实施以来发挥的作用,并建议要加快推进公益诉讼立法,探索气候变化公益诉讼。

担任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特邀检察官助理的“益心为公”志愿者、北京市园林绿化综合执法大队野保科科长胡玥对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提出建议,要进一步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刑事检察、行政检察与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机制进行有效衔接,形成全方位公益保护格局。

“益心为公”志愿者、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李黛青对检察机关运用先进科技手段克服检察公益诉讼取证难等问题的举措给予了高度评价:“节省了人力物力,推动了生态环境公益诉讼的发展,也取得了良好成效。”

“健康的人可能想象不到残障人士的生活状态,检察机关公益诉讼的介入,关注到了这个特殊群体,有力促进了我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提升残障人士和家庭的生活质量。”“益心为公”志愿者、清华大学无障碍环境发展研究院院长邵磊提出,检察机关要建立常态机制,持续跟进无障碍环境建设。

编辑:李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