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张文显:统筹全局的系统观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

2022-04-04 19:05:20 来源:民主与法制增刊
分享:
-标准+

统筹全局的系统观念是

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鲜明特征

张文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指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五个原则,即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坚持系统观念。提出坚持系统观念并将其作为具有战略性全局性的基本原则,这在党的中央全会和党的重要文件中还是第一次。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系统观念是具有基础性的思想和工作方法”,其精髓在于用系统思维分析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从整体上把握事物发展规律,提高治国理政的科学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事物及事物各要素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整个世界是相互联系的整体,也是相互作用的系统。坚持唯物辩证法,就要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去把握事物,去认识问题、处理问题。”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十分注重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系统观念来指导实践和推动工作,并就系统观念的科学内涵和坚持系统观念的重大意义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和要求。例如,他指出:“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和整体谋划,加强各项改革关联性、系统性、可行性研究。我们要在基本确定主要改革举措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各领域改革关联性和各项改革举措耦合性,深入论证改革举措可行性,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使各项改革举措在政策取向上相互配合、在实施过程中相互促进、在实际成效上相得益彰。”“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握好改革发展稳定关系,依法依规保障改革,增强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加强党政军群各方面机构改革配合,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总体效应。”“构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通盘考虑、着眼长远,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增强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竞争力。”习近平总书记把坚持系统观念的精髓概括为:“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

在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始终是其鲜明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法治思想贯通历史和现实、联系国际和国内、结合理论和实际,科学回答了全面依法治国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就是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的系统观念的生动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构想和全面依法治国的工作布局,是坚持系统观念科学谋划、统筹推进法治建设的典范,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是坚持系统观念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经典文献。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的系统观念主要体现为以下十个方面:

一、用深邃的历史眼光、宽广的国际视野把握我国法治所处的“两个大局”的时空背景,审时度势、高瞻远瞩地提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东升西降”是大变局发展的主要方向,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是加剧大变局演进的催化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是大变局的基本特征,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中华民族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接近伟大复兴的目标。和平崛起势不可挡,守成大国绝不甘心。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加强战略性、系统性、前瞻性研究谋划,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两类规则,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提出统筹推进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看问题,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努力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以法治的制度优势和力量维护和发展我国核心利益的高超智慧和战略举措。

统筹推进两个法治意味着,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这样的时空背景下,中国的法治建设必然有两个基本面向,即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我们必须以开放的眼界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两个基本面,提高我国参与国际法治和全球治理的能力,增强规则制定能力、议程设置能力、舆论宣传能力、统筹协调能力、涉外法治人才的支撑能力;要主动参与全球法治,构建全球化时代的涉外法治体系、推进国际关系法治化、构建国际新秩序,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更加良好的外部法治环境。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同时也将推动各国共同坚持和平发展,推进全球治理规则的民主化、法治化,构建民主法治、公正合理、合作共赢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二、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伟大”战略格局中定位法治建设

习近平法治思想强调,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法治建设必须紧扣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伟大”战略格局,在“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伟大”战略格局中深刻认识法治的价值,精心谋划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同步建设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建设,建设富强中国、民主中国、文明中国、和谐中国、美丽中国。这三个内涵叠加的“五位一体”就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代化强国)的主要内容,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内涵。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习近平总书记把全面依法治国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指出:“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全面依法治国的制度优势和治理效能也为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坚持系统观念提供了有力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也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伟大”格局中来思考和谋划。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四个伟大”的科学命题,指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实现伟大梦想总目标的战略支撑,贯穿于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之中。统筹“四个伟大”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统筹推进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的实践中,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我们要更加重视法治、厉行法治,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三、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谋划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

从系统观念出发,需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法治的外部问题,即法治与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问题,在社会系统和结构中谋划法治,协调推动法治和经济社会发展。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深调研,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和新的发展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布局,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并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这一总体战略布局之中统筹安排。他强调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的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是三大战略举措,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目标一个都不能缺。从“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意义十分重大。“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所以,“要把全面依法治国放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来把握,深刻认识全面依法治国同其他三个‘全面’的关系,努力做到‘四个全面’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四个全面”中,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保障性作用。我们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就是要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长期稳定的法治保障。

今年,党中央将隆重宣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胜利。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我们党将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四个全面”的格局发生变化、“四个全面”的每一项都有新阶段的新内涵,但从战略上仍然是“四个全面”,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仍然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我们要继续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把握法治,运用法治,发挥法治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

四、在“系统工程”意义上,提出全面依法治国工作布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把握重点、整体谋划,更加注重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在共同推进上着力,在一体建设上用劲。”他还指出:“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是一个有机整体,关键在于党要坚持依法执政、各级政府要坚持依法行政。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三者各有侧重、相辅相成,法治国家是法治建设的目标,法治政府是建设法治国家的主体,法治社会是构筑法治国家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重视系统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和社会治理现代化,指出:“努力建设办事有法可依、公民知法守法、各方依法办事的法治社会。这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努力。”“法制宣传教育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必须在党的领导下,广泛动员和依靠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要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统一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治理国家和社会是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统筹兼顾,全面规划。” 坚持“系统治理、依法治理、综合治理、源头治理”。要把社会治理视为协同共建、普惠共享的系统,实现党委、人大、政府、政协、监察机关、司法机关、社会组织、公民个人等多元共治,形成“政府治理、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局面。发挥好各级党委领导核心作用,人大民主集中作用,政府行政主导作用,政协民主协商作用,监察机关监督制约作用,司法机关定分止争、惩恶扬善、维护正义的作用,各种社会力量发挥自治、互律、协同作用,构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形成合理的治理格局和强大的治理合力。要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依靠法治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和问题,确保我国社会在深刻变革中既生机勃勃又井然有序。“要加强政策、监管、法律的统筹协调,加快法规制度建设”,“切实保障国家数据安全和网络安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社会稳定、国家安全”。

五、以纲举目张的系统思维,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很多方面,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有一个总揽全局、牵引各方的总抓手,这个总抓手就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依法治国各项工作都要围绕这个总抓手来谋划、来推进。”“我们既要善于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比如,既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系统部署,又强调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总目标和总抓手。”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个总抓手,“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具有纲举目张的意义”。这个总抓手,也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将其作为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既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性质和方向,又突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工作重点和总抓手”。

每一个体系都是一个系统,都有其内在结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包括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以及以公序良俗为核心的社会规范体系在内的系统工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也是由各个分支领域的法治体系构成的,例如经济法治体系、政治法治体系、文化法治体系、社会法治体系、生态法治体系、军事法治体系、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涉外法治体系等。

在系统观念中,体系与体系之间又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是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制度根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我们要建设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本质上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法律表现形式。”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治体系和制度体系的系统集成,强调指出,“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为全面深化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现在要做的是,推动各项改革向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靠拢,让各项改革相得益彰、发生化学反应。要注重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对标对表,理清工作思路和工作抓手,结合四中全会部署的各项改革任务,一体推动、一体落实。”“着力固根基、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注重系统集成、协同高效,一体推进坚持和巩固制度、完善和发展制度、遵守和执行制度。”要坚持“系统集成”基本理念和原则,要把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推出的一系列重要改革进行认真梳理,统筹制度改革和制度运行,处理好顶层设计和分层对接的关系,搞好上下左右、方方面面的配套,注重各项改革协调推进,把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

六、强调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依法治国重点任务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依法治国,强调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必须全面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强调“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党政主要负责人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要推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成为良法善治。”

他特别强调要完善立法规划,突出立法重点,坚持立改废并举,提高立法科学化、民主化、法治化水平,提高法律的针对性、及时性、系统性、有效性。尤其是要“积极推进国家安全、科技创新、公共卫生、生物安全、生态文明、防范风险、涉外法治等重要领域立法,健全国家治理急需的法律制度、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备的法律制度,填补空白点、补强薄弱点。”

他还特别注重法律法规的集成性和立法法典化。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编纂民法典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工作之一,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导民法典编纂工作,先后三次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分别审议了民法总则、民法典各分编、民法典三个草案,对民法典编纂工作作出重要指示,为民法典编纂工作提供了重要指导和基本遵循。他指示,“民法典为其他领域立法法典化提供了很好的范例,要总结编纂民法典的经验,适时推动条件成熟的立法领域法典编纂工作。”提出“要推进军事管理政策制度改革,创新战略管理制度,构建军费管理制度,加强军事资源统筹安排,推进法规制度建设集成化、军事法规法典化,推进军事司法制度改革,形成精准高效、全面规范、刚性约束的军事管理政策制度,提升军事系统运行效能,推动我军高质量发展。”

科学立法属于法律的制定,而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和全民守法则是法律的实施。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法律实施,强调指出:“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点应该是保证法律严格实施,做到“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要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不断提高执法司法的质量和效率,“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项法律制度、每一个执法决定、每一宗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要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四个主要环节和重点任务是一个整体,做好四个方面的工作意义重大,科学立法保证良法善治,严格执法维护法律权威,公正司法确保公平正义,全民守法提振社会文明。

七、从治国理政的全局出发,提出统筹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

系统观念本质上是一种全局观。习近平总书记从治国理政的战略全局出发,提出要统筹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中国共产党是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党,也是执掌国家政权、运用国家政权的执政党。领导党和执政党的双重属性、使命和责任决定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好党、建好党的根本目的和宗旨就是更好地执政兴国、执政为民。中国共产党能不能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能不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能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关键一条就是能不能做到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同向发力。统筹推进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利于促进党的制度优势与国家制度优势相互转化,产生治国理政的合力和效能,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我们党要履行好执政兴国的重大历史使命、赢得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胜利、实现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必须坚持依法治国与制度治党、依规治党统筹推进、一体建设。”基于这一宝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创新,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将“依法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确立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这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

八、统筹推进法治领域各项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是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我们必须通过全面深化改革,着力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就法治领域而言,“解决好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领域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关键也在于深化改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法治领域改革。要紧紧抓住全面依法治国的关键环节,完善立法体制,提高立法质量。要推进严格执法,理顺执法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程序,全面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要支持司法机关依法独立行使职权,健全司法权力分工负责、相互配合、相互制约的制度安排。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培育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要统筹推进公安改革、国家安全机关改革、司法行政改革,提高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能力。”

政法改革是法治改革的重点领域。全面推进政法领域改革,必须进一步强化系统思维,在党的绝对领导下,加强统筹谋划和协调推进,加快构建优化协同高效的政法机构职能体系,优化政法机关职权配置,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深化诉讼制度改革,完善维护安全稳定工作机制,构建普惠均等、便民利民的政法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政法队伍革命化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同政法工作深度融合,抓紧完善权力运行监督和制约机制。

九、以系统观念和方法正确处理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关系

全面依法治国不仅是一项系统工程,而且是治国理政的一门政治艺术,必须要求以高超的系统方法、系统思维认识好、处理好全面依法治国中一系列重大关系,特别是政治和法治、民主和专政、改革和法治、法治和德治、发展和安全、秩序和活力等关系。

以发展和安全的辩证关系为例。面对新发展阶段复杂多变的环境和各种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加强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要统筹发展和安全,办好发展安全两件大事。首先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把安全发展贯穿到国家发展的各领域和各环节,涵盖政治、军事、国土、经济、文化、社会、科技、网络、生态、资源、核、海外利益、太空、深海、极地、生物等诸多领域,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科技安全、信息安全、生态安全、资源安全、核安全、生物安全等于一体的国家安全体系。其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安全和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的辩证法。发展和安全是辩证统一的,要同步推进。只有坚持发展中国家定位,继续贯彻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方针,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保持经济发展强劲动力,不断增强国力、军力、民力和国际竞争力,使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体人民,才能有效消解民生保障不充分、贫富差距过大、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严重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因素;只有防范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运用发展成果夯实安全的实力基础,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冲击挑战,胜利抵御外部极限施压和武力威胁;只有坚持底线思维,增强忧患意识,把发展建立在安全的基点上,塑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才能实现安全平稳、可持续的发展。复次,在具体工作层面,要继续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不发生系统性风险,提高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战略能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统筹发展和安全,必须正确认识新阶段改革发展稳定的新特征新要求。改革发展稳定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支点,三者协调统一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坚持在法治轨道上统筹社会力量、平衡社会利益、调节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化解社会矛盾,创造建设政治更安全、社会更安定、人民更安宁、网络更安靖的平安中国新奇迹。

十、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是确保全面依法治国系统工程顺利推进的根本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必须加强党对法治工作的组织领导。”

“系统工程”意味着全面依法治国具有的复杂性、长期性、艰巨性,不仅涉及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军队建设、党的建设等各领域,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而且是一项长期而重大的历史任务,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和历史变迁,只有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总体设计、统一布局的领导作用,才能完成全面依法治国这一“系统工程”的总规划,才有希望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总目标。“深刻革命”意味着全面依法治国将彻底实现从封建制到民主制、从人治到法治的革命性转型,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应当完成而没有彻底完成的历史任务,彻底改变“左”的政治思维定势和国家治理模式,开辟社会主义国家的法治化道路,实现国家各项工作的法治化。这场革命“事关我们党执政兴国,事关人民幸福安康,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这就迫切需要坚持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需要健全党领导依法治国的制度和工作机制,完善保证党确定依法治国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的工作机制和程序,加强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只有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统筹依法治国各领域工作,确保党的主张贯彻到依法治国全过程和各方面,才能使这个系统工程科学有序运转,才能使这个深刻革命持续深入推进。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开宗明义地指出:“党中央决定组建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这是我们党历史上第一次设立这样的机构,目的是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统筹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工作。”“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要管宏观、谋全局、抓大事,既要破解当下突出问题,又要谋划长远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顶层设计上。要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主动谋划和确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重点任务,做好全面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运筹谋划、科学决策,实现集中领导、高效决策、统一部署,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和力量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他还要求制定法治中国建设规划,“要统筹考虑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法治建设总体进程、人民群众需求变化等综合因素,使规划更科学、更符合实际。”

就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而言,习近平法治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系统观念的结晶。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伟大实践充分表明,系统观念、系统思维、系统方法是实施好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不可或缺的科学方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建设之所以能够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很重要的就在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而牢牢把握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形势和任务,坚持用系统观念整体性推进法治建设各项工作,也是宝贵经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依法治国各项工作的思想,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科学方法。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深入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更加重视坚持统筹全局的系统观念。我们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阐释好、贯彻好习近平法治思想的系统观念和系统思维,夯实全面依法治国、建设法治中国的科学理论和方法。

作者系中国法学会党组成员、学术委员会主任

编辑:乔小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