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中国之治行稳致远

2022-01-19 14:25: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 前沿聚焦

□ 付子堂 (西南政法大学校长)

在2022年1月15日召开的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政法委书记郭声琨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政法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党对政法工作的绝对领导,从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完善执法司法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政法改革,巩固深化政法队伍教育整顿成果,切实履行好维护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的重大责任,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公平正义就在身边。”这里的三个“安”,即“国家安全、社会安定、人民安宁”,实际上就是“中国之治”的核心要义。刚刚过去的2021年,中国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不仅消除了世界上最多的贫困,并且持续成为全球社会治安最好的国家。“中国之治”与“西方之乱”更加形成鲜明对照。“中国之治”的关键词,毫无疑问就是法治。从法治的视角来看,可以用“五个更加”来概括法治中国2021。

第一个“更加”: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中国法治大厦的蓝图更加完备。

2021年,法治中国建设的顶层设计基本完成。“一规划两纲要”即中共中央印发的《法治中国建设规划(2020-2025年)》《法治社会建设实施纲要(2020-2025年)》以及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为法治中国建设绘制了更加明确具体的时间表、路线图。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九次会议通过“八五普法”决议,即《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开展第八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的决议》;2021年6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八五普法”规划,即《中央宣传部、司法部关于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八个五年规划(2021-2025年)》。法治中国建设的规划治理,标志着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方式的转型升级。

第二个“更加”:2021年也是民法典开始施行之年,良法善治护航美好生活更加有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中国法治正式步入法典化时代。在2021年适用民法典的过程中,产生了一批典型案例:广州市越秀区人民法院审理的“高空抛物致人损害第一案”,守护了人们“头顶上的安全”;南京市秦淮区人民法院审理的“好意同乘第一案”,弘扬了助人为乐的社会美德;江西省浮梁县人民法院审理的“跨省环境污染民事公益诉讼第一案”,彰显了共建美丽中国的法治力量;北京市房山区人民法院审理的“离婚家务补偿第一案”,促进了婚姻关系中男女双方的实质平等,等等。这些“第一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法治思想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立场,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中国法律价值。实施好民法典,必须让民法知识家喻户晓,使民法精神深入人心。普及好民法典,正是国家“八五普法”的重中之重。2021年,多部重要的法律法规出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规范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大大提升了为人民美好生活保驾护航的法治能力。

第三个“更加”:2021年是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快推进的一年,法治信仰更加深入人心。

孟子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律要发挥作用,首先全社会要信仰法律。全面依法治国能不能做好,关键在于法治工作队伍能不能建设好,人才保证是不是坚强有力。在新时代,必须用习近平法治思想武装头脑,建设高素质法治工作队伍。2021年,中央政法委先后开展了两批次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为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为护航“中国之治”提供了坚强的队伍保证。在法治人才培养方面,习近平法治思想“三进”,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工作全面展开。教育部印发《关于推进习近平法治思想纳入高校法治理论教学体系的通知》,出台《法学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2021年版)》,即法学教育的“国标”,明确将“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作为统领法学教育体系的“第一课”。作为全国最早一批开设《习近平法治思想概论》课程的高校,西南政法大学组建了专门的教学科研团队,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具有坚定理想信念、强烈家国情怀、扎实法学根底的法治人才,努力培养造就大批德法兼修、德才兼备,堪当时代重任的高素质法治人才。

第四个“更加”:2021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深入推进之年,中国人权发展道路更加自信。

在2021年3月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全过程民主”被明确写进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织法及议事规则。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特别强调,要“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有三处提到“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2021年10月,党的历史上首次召开的中央人大工作会议强调,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2021年12月4日即国家宪法日当天,国务院新闻办发布《中国的民主》白皮书,强调:“在中国,人权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人民幸福生活是最大的人权。”2021年,恰好是我国第一部政府白皮书《中国的人权状况》发布30周年。在这一重要的历史时刻,我们完成了对上一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的评估,发布了新一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21-2025年)》,开启了中国人权事业新的篇章。由中国人权研究会和西南政法大学人权研究院共同完成的《〈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16-2020年)〉实施情况评估报告》表明:上一期国家人权行动计划得到全面实施,168项指标任务全部完成,其中很多都是提前或超额完成。中国成功创造了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奇迹,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权发展道路。

第五个“更加”:2021年是党内法规体系形成之年,管党治党制度根基更加坚实。

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庄严宣布,我们党已经“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法治中国建设,好比是一场大合唱,需要人民参与、人民发声、以人民为中心。法治大合唱,离不开党的领导、党的指挥。指挥合唱需要乐谱,治国理政需要法律,管党治党需要党规。2021年12月20日,全国党内法规工作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发挥好党内法规在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保障党长期执政和国家长治久安方面的重大作用,在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面的重大作用,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强政治保证。1945年7月,毛泽东在与黄炎培先生进行“窑洞对”时,就跳出“历史周期律”问题给出了第一个答案,这就是民主。2021年11月,在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经过百年奋斗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新时代的伟大实践,我们党又给出了第二个答案,这就是自我革命。全面从严治党是一场伟大的自我革命。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这个“法度”,就是以党内法规为脊梁的党的制度。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的形成,标志着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显著增强。

回望2021,中国法治护航中国之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也是中华法系伟大复兴之路。中华法系的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夯实法治基础。习近平法治思想不仅系统阐释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规律,而且为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为全球治理体系变革提供了中国方案。在新的一年,我们要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发挥好法治稳预期、固根本、利长远的功能,确保中国之治行稳致远。

(本文系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中国法理学研究70年回理与评析”[批准号:19AFX002]阶段性成果之一)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