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韩宇 通讯员 刘宏峰 孙冲
坐落在辽宁省沈阳市中心城区的和平区,常住人口近百万,是沈阳市的经济、文化、金融、商贸、科教中心,人口密集,产业集中,案件体量较大。2024年,和平区人民法院受理案件55300件,居全省基层法院前列,办案压力较大。
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和推动和平区法院工作高质量发展?党建与业务融合有哪些机制和办法?这些是和平区法院党组一直在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党建活动要和思想、工作、问题紧密结合起来,抓实抓牢机关党建,做实善于从政治上看、精于从法治上办。”和平区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宋丽君表示。
近年来,和平区法院积极探索实践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具体措施,将党支部建在庭上、将党小组建在团队上,推动党建与审判业务精准融合、同向同行、同频共振。通过不断强化党组织政治功能,做实专精审判、做优司法服务、做强铁军工程,持续提升审判工作质效。
2025年3月,最高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张军到和平区法院调研视察,对和平区法院整体工作成效予以充分认可。
党建+队伍建设
初心不忘锻造劲旅
实践中,和平区法院以党建为引领,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内生动力,持续推进“审学研”一体化机制建设及“评推树”等工作,依托本院“和法讲堂”系列培训活动,不断打造精品课程,创新推进品牌建设,抓实青年干部成长工程。院党组定期邀请本院政治素养高、审判经验足、业务能力强的优秀党员、资深法官担任授课老师,围绕党建如何与具体的审判执行工作相融合为全院干警授课。
今年6月6日,和平区法院第三党支部书记、民事审判二庭庭长耿玉发围绕“如何以党建引领提高民事审判工作质效”,为全院员额法官及法官助理作专题培训。课堂上,耿玉发结合生动的案例,将自己多年来的个人办案经验和庭室管理中积累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向与会干警分享了民事审判流程中每个环节提升工作质效的思路和方法。
“耿庭长,您在庭审过程中,遇到双方当事人言辞激烈、气氛紧张时,有什么好的处理方法吗?”一位“90后”法官助理举手提问。
耿玉发答道:“法官在庭审时可以恰当使用幽默轻松的语言,通过缓解紧张气氛,促进纠纷的解决。同时,作为党员干警,我们更应具有同理心,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站在当事人角度考虑问题,将‘如我在诉’理念落实到具体工作中,在审判工作中要以更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
优秀党员、资深法官手把手给青年干警授课,“如我在诉”的真挚情怀通过“传帮带”的优良传统代代相传。和平区法院的青年干警们正跟着资深法官们的脚步,跑出司法为民的“加速度”。2024年以来,“和法讲堂”系列活动已开展11期。
和平区法院积极探索抓党建带队建促审判的具体措施,推动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同步发展。把品牌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专精实”推进品牌建设,把人才保障作为核心动力,储备司法办案、理论研究、教育培训“领头羊”,持续提升和平法院全体干警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与职业道德素质,以领军人才带动全员素能提升。借助法答网、人民法院案例库、“和法讲堂”等载体,助力干警在实践中成长、在学习中成才,持续推进法院各项工作高质量发展。
党建+劳动争议智慧调解
“新业态”维权最优解
工作中,和平区法院不断深化“抓前端、治未病”工作理念,找准找实司法服务的切入点、着力点和发力点,坚决做到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到哪里,重点工作和司法服务就跟进到哪里。
通过深入分析劳动人事争议多发易发、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的问题成因,和平区法院集中智慧提出源头化解和社会治理良方,积极争取市、区总工会资金支持。2022年8月,和平区法院联合区人社局、区总工会共同创建全省首家融合“线上+线下”资源为一体的劳动争议智慧调解中心。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劳动争议3028件,解决欠薪及补偿款金额3700余万元。
“感谢和平区法院的法官,为我们外卖员伸张正义,他们真的是为人民群众办实事的好党员!”提到前不久的案子,骑手赵某满眼泪花,感激不尽。
原来,骑手赵某在送餐过程中发生事故受伤,为主张工伤待遇,起诉其所在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确认劳动关系。农民工和新业态权益保护党员先锋团队收案后,根据骑手赵某的工作内容、佣金支付及日常考勤等方面,依法认定赵某与雇佣方存在劳动关系,为骑手主张工伤待遇提供了法律依据。
针对此类欠薪及新业态维权案件,和平区法院推进劳动监察、仲裁及诉讼有效衔接,引导相关人员依法理性选择维权方式。2024年,和平区法院第六党支部书记、民事审判一庭庭长刘强结合本院劳动争议智慧调解中心品牌建设,提出建立一支农民工和新业态权益保护党员先锋团队。2024年,该党员先锋团队共审理相关案件112件,涉及标的额达300余万元。
怎样在法院工作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怎样在审判过程中“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这一面”?该党员先锋团队的干警们用实际行动给出了答案。
2024年10月,和平区法院被沈阳市中级人民法院确定为全市裁审一体化机制建设试点单位,在全市率先推行劳动人事争议仲裁与诉讼衔接机制。将调解重心前移,做实企业、工会、行政与司法“四调联动”,充分开展“四轮调解”,实现各类调解组织优势互补。该项工作开展以来,取得的成效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上级法院的充分肯定,被多家新闻媒体关注报道。
党建+少年审判
助少年迷途知返
为推进“党建+业务”进一步融合发展,和平区法院于今年3月将党支部增设至12个,做到“一部门一支部”,彻底激发融合赋能的活力,实现党建与审判工作的双提升。
作为和平区法院第十一党支部书记、刑事审判庭副庭长和少年审判团队负责人,叶菁菁人如其名,兢兢业业,坚守初心。
法官和党员法官有什么区别?
少年审判团队的新成员小王说,在叶菁菁的工作中,她找到了答案。
温暖是少年审判的底色。在少年审判工作中,叶菁菁始终秉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用慈母般的爱守护“迷途羔羊”。
叶菁菁在审理一起抢劫案件时发现,同案犯小丽(化名)年仅十五周岁。经过法庭调查及庭后谈话,她了解到,小丽家境贫困,只身来到沈阳被涉恶团伙扣押了身份证和手机后,与该团伙共同实施了犯罪行为。庭审过程中,团伙成员均不认罪。小丽认罪悔罪态度良好,其供述对案件事实和固定证据起到关键作用,考虑其当庭表现、参与程度、年龄等因素,最终对其判处缓刑。
宣判后,叶菁菁主动为小丽购买新衣、资助路费,叮嘱小丽要遵纪守法、好好生活。后经与当地司法局沟通,得知小丽已回到家乡找到了新工作,重新找到了人生的航向,叶菁菁深感欣慰。
法槌落下,并非案件的终点。灌溉枯萎的花朵,照亮迷途的少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少年审判的法官,我们就是要为孩子们多想一点、多走一步、多做一些,依照法律的尺度给予这些孩子们温度。”叶菁菁动情地说。
在党建的引领和推动下,和平区法院刑事审判工作不断向好,刑事审判庭依托“党建+少年审判”工作模式,不断建设少年审判的司法品牌,组建了一支少年审判团队。该团队高度重视对未成年人权益的司法保护工作,聚焦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审判之间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和研判,深化涉未成年人刑事、民事、行政案件综合审判改革,以最大限度消除影响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不利因素。
2022年,和平区法院少年审判团队被共青团中央评定为“一星级全国青年文明号”。实行综合审判以来,该团队共受理涉少刑事案件36件、民事案件351件、行政案件1件。
党建强则业务精,业务强则党建实。从政治建设到司法理念,从铁军锻造到品牌聚合,党建赋能和平区法院审判工作现代化的效能正在进一步显现。
未来,和平区法院将持续探索和实践,将党建“软实力”持续转化为司法“硬效能”,以党建引领推动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在法院工作中厚植党的执政根基。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