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广州“亮码入企”为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添新翼

2025-08-14 23:39:20 来源:法治参考 -标准+

本刊记者 邓君 通讯员 李毅

在深化法治建设与优化营商环境的时代浪潮中,广东省广州市积极推进“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规范涉民营企业行政检查”工作,以“亮码入企”创新举措,为全市涉企行政检查带来全新变革。

广州市借助“粤政易”与“粤执法”平台系统,通过“亮码”手段规范涉企检查,让执法过程留痕可溯。这不仅为涉企行政检查注入新活力,还为经营主体的合法权益筑牢了坚实护盾。

入企必亮码 透明可追溯

“您好,我们是番禺区交通运输局的执法人员。依照工作安排,需对贵公司安全生产工作展开检查,这是我们的电子执法证和入企检查通知书,请您查验。”番禺区交通运输局的两名执法人员,在对一家道路运输企业进行日常检查时,熟练地通过“粤政易”平台上的“粤执法”功能模块亮出电子执法证和入企检查通知书。

企业负责人通过扫描电子执法证上的二维码,核实执法人员的姓名、单位、执法证号等详细信息,确认与入企通知书内容相符后,热情地引导执法人员进入企业开展检查。

这看似平常的一幕,是“亮码入企”在执法一线的生动缩影。如今,依托连通的广东省执法证管理系统和广东省一体化行政执法系统(“粤执法”),广州的执法人员每人都持有独一无二的专属“电子执法证二维码”。

“以前的纸质执法证,既不方便携带,企业核实起来也麻烦。”花都区人民政府新华街道办事处的一位执法人员介绍,“现在通过‘粤政易’移动办公平台,到企业后在‘粤政易’上的‘粤执法’模块简单操作3 、4步,对着营业执照拍照,企业名称就能自动识别。‘亮码’后,系统还自动记录执法轨迹,不仅规范了我们的执法行为,更是对我们认真工作的一种见证。现在开展执法,我们心里更有底,也时刻提醒自己要更加规范”。

自全面推行“亮码入企”以来,平台已经归集了全市381个执法主体的4013名行政执法人员的4.3万多条亮证亮码数据。

每一次“亮码”,都如同在执法者与企业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明确了“无通知书不检查,入企检查必亮码”的规则,确保执法检查在阳光下运行,杜绝了随意执法和重复检查的乱象,不仅让企业可以安心经营,又提升了执法的公信力,让执法人员和企业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融洽。

赋能规范化 精准防扰企

执法监督机构借助亮证亮码数据监督平台,对多个部门的“亮码”执法检查数据进行深度“扫描”与分析。执法监督人员只要轻点鼠标,通过“粤执法”“亮码入企”应用后台统计功能,辖区内执法人员的“亮码”信息便尽收眼底,从执法人员的基本信息到亮证的时间地点,再到涉及的企业详情,一览无余。通过定期对这些海量数据“精打细算”,能够精准掌握各部门的检查频次和范围,真正实现涉企行政检查“亮码即记录,记录即监督”。

广州市司法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以市各行政执法部门开展的年度“综合查一次”(“双随机”联查)工作为例,司法行政部门行政执法监督人员通过对多部门“亮码”数据的“地毯式”比对、分析,就能敏锐地研判出不同部门对同一检查对象的检查时间、检查频次等关键信息。

“比如在餐饮行业检查中,通过数据分析发现市场监管部门、卫生健康部门和消防部门都在相近时间段对某大型餐饮企业进行过检查。执法监督机构收到这个‘情报’后,可以协调相关部门,在今后的工作中把原本各自为政的检查巧妙整合为一次联合检查。这样一来,各部门的执法任务顺利完成,企业也不用频繁应对检查,正常经营不受过多干扰。”这位负责人举例说。

与此同时,执法单位也能借助数据监督平台,为自家执法人员“画像”。通过分析亮码时间、地点以及检查结果等数据,那些在执法过程中亮码迅速规范、检查高效准确、问题处理得当的执法人员脱颖而出,成为大家学习的标杆;而对于部分存在亮码不及时、检查有疏漏等问题的执法人员,执法单位则会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督促其整改。这种精准的内部监管,如同为执法人员量身定制的成长指南,激励着他们不断提升执法水平,让企业在稳定、有序的环境中发展,免受不必要的滋扰。

监督全方位 服务再升级

“亮码入企”就像一把“双刃剑”,不仅是执法机关监督企业的有力武器,更是企业监督执法机关的有效渠道,搭建起了双向互动的监督评价“立交桥”。执法人员在出示电子执法证二维码时,还贴心附上投诉电话。

“‘亮码入企’可真是个好办法,以前面对执法检查,心里总是有点犯嘀咕,不知道为啥查、怎么查。”广州市番禺区公共汽车有限公司安全部经理竖起大拇指称赞,“现在执法人员主动把电子执法证和入企通知书一亮,检查时间、执法依据都清清楚楚,我们心里敞亮多了。这不仅体现了政府对我们企业的尊重,更让我们对法治化营商环境充满信心!”

广州半岛豪苑酒家工作人员也深有感触地说:“‘亮码入企’推行之后,我们用微信扫码就能验证执法人员身份。要是遇到执法不规范的情况,我们还能通过通知书上的投诉举报电话反映,保障了我们企业的监督权。现在我们干起事业来,劲头更足啦!”

据统计,自4月1日广州全市推行“亮码入企”以来,仅半个月,广州全市各级行政执法主体累计“亮码”2803次,截至目前,这一数据已超过4.3万次。这不仅反映出“亮码入企”在全市的广泛应用,更体现了执法人员和企业对这一创新举措的认可和支持。

在科技的强大赋能下,“亮码入企” 就像一位忠诚的伙伴,助力企业在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茁壮成长,为地区经济的发展源源不断地注入活力,共同绘就法治化营商环境的绚丽新画卷。


编辑:白楚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