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创新治理路径 提升治理效能

鹤壁全力推进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

2022-10-24 10:21:30 来源:法治参考
分享:
-标准+

   文| 王永青

  全国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试点工作启动以来,河南省鹤壁市委、市政府坚持高位推进、先行先试、创新载体、重点突破,探索出了具有鲜明鹤壁特色、典型时代特征的市域社会治理工作模式,社会治理能力水平不断提升,大量社会风险隐患、矛盾纠纷和安全稳定突出问题及时有效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市域,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安全稳定。2021年,鹤壁市成功获评首届“平安中国建设示范市”,再次捧回“长安杯”,是河南省唯一蝉联“长安杯”的省辖市。2022年以来,全市刑事案件、信访总量、安全事故、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同比大幅下降。

  坚持高位谋划

  健全完善社会治理体制机制

  鹤壁市委、市政府始终将创新推进社会治理作为“促和谐、惠民生”的“一把手”工程,坚持高位谋划,推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群团助推、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治理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完善。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副组长的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领导小组,下设综合协调、宣传报道、社区治理、乡村治理、社会治安、公共安全、科技支撑、信访稳定、维护社会稳定、督导考评10个专项工作组,形成了党政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各司其责、部门领导直接负责的社会治理领导体制和组织架构。

  各级党委切实履行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大力推动各部门、各行业和社会各方面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各级党委政法委充分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督办落实等作用,调动各部门、各行业参与社会治理的积极性。市政府将社会治理工作纳入鹤壁“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全盘布局,实施项目带动,全市共规划社会治理重点项目23个,加大专项资金支持力度。

  建立城乡治理体系

  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双轮驱动”

  以城市社区和农村两大治理核心区域为突破口,由民政、农业农村部门分别牵头、多部门协同配合推动城乡治理工作,初步建立起规范化、科学化、专业化城乡治理体系,实现基层社会治理“双轮驱动”“城乡并进”。

  创新推进“五强”乡镇、村和“五优”街道、社区创建。市委着眼进一步夯实市域社会治理基层基础,激励基层创先争优,在全市所有乡镇(街道)、村(社区)中开展“五强”乡镇、村和“五优”街道、社区创建。“五强”乡镇即:党建引领强、经济发展强、服务能力强、基层治理强、城镇建设强;“五优”街道即:党建引领优、公共服务优、综合治理优、城市管理优、文明创建优;“五强”村即:基层组织强、经济发展强、乡村治理强、生态环境强、文明创建强;“五优”社区即:基层组织优、社区服务优、综合治理优、自治管理优、文明创建优。全市每年评选表彰“五强”乡镇5个、“五优”街道5个、“五强”村50个、“五优”社区20个,分别进行奖励。

  探索建立“六强六化”工作法,量身打造社区治理“集成套餐”。组织民政、宣传等9部门联合制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城乡社区治理路径。在城市社区探索实施“六强六化”工作法,走出了一条适合鹤壁城市社区治理发展的新路,社区治理效能得到持续激发。一是强化党的领导、推进基层党建规范化。所有城乡社区全部建立党群服务中心,广泛动员在职党员、退休党员、流动党员参与社区网格化管理。二是强化投入机制、推进社区建设标准化。投入专项资金用于社区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全市标准化社区占比达到85%,被民政部、财政部确定为第四批中央财政支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试点。三是强化协调机制、推进共治共建协同化。建立由市委政法委牵头、相关党政部门协调配合的参与机制,形成了市、区、街道、社区协同发力、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工作格局。四是强化共建共治协商机制、推进矛盾化解制度化,35个社区建立了协商制度,一大批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矛盾纠纷得到有效化解,在维护居民公共利益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五是强化服务机制、推动社区服务多元化。全部社区都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内设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六是强化评估机制、推动考评机制科学化。积极推进双拥社区、健康社区、文明社区、“五优”街道、“五优”社区创建工作。

  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建设

  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工作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以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为排头兵,以基层综治中心建设为总抓手,以网格化管理服务为支撑点,着力加强基层社会治理力量建设,乡镇街道政法委员“桥头堡”作用凸显,“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持续完善。

  建强一支队伍,充分发挥乡镇街道政法委员一线统筹作用。2019年在全省率先实现全市49个乡镇(街道)全部配备政法委员,每年开展两轮业务培训,政法委员工作能力水平明显提高,切实把党的领导优势转化为社会治理优势。

  建强一个中心,充分发挥基层综治中心前沿枢纽作用。市县乡村四级综治中心全部实现规范化、实体化、实战化运作,成为社会治理“主阵地”。依托基层综治中心,统筹整合村(社区)警务室、矛盾纠纷调解中心、信访接待大厅、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基础网格等基层平台力量,充分发挥社会巡防、心理服务、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组织作用,实现综治中心标准化建设、目标化管理、实体化运作。

  建强一张网格,充分发挥网格化管理服务作用。完善“综治中心+网格化+信息化”治理体系,实施网格化“四个一”工作机制,提升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一是健全机制,实现网格治理“一抓到底”。二是拓展功能,实现社会治理“一网揽尽”。三是畅通渠道,实现群众需求“一呼百应”。四是力量下沉,实现服务群众“一网情深”。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网格化社会治理成效的根本标准,在全市各网格共建设服务点4122个,“一村一警一法律顾问一矛调队伍”实现全覆盖。

  创新矛盾多元化解机制

  提升矛盾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化解能力

  探索创新矛盾纠纷预防化解工作机制,坚持做到最大限度排查、最强力度防范、最快速度处置,矛盾风险预测预警防范化解能力不断提升,维护了全市社会大局持续稳定。

  创新推行“一评四会”矛盾纠纷预防化解机制。“一评”,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出台《鹤壁市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暂行办法》,将11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且可能对社会稳定有较大影响的重大决策事项和建设项目列入评估范围,未经评估或评估不合格的一律不得实施,从源头上预防重大不稳定问题的发生。“四会”,即:市级分析研判会、县区评议会商会、乡镇(街道)综治联席会和村(社区)说事评理会。整合各相关职能部门力量,形成化解矛盾的工作合力,确保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市域,有效防止矛盾外溢。

  抓实平安村(社区)、企事业单位“三零”创建。自主研发打造“零上访、零事故、零案件”创建信息平台,持续完善数据收集汇总、分析研判、指挥调度、督导考核等功能应用,做到早发现、早预警、早处置、早解决。

  健全矛盾纠纷多元化解体系。有效整合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专业行业调解、社会调解力量,构建“多部门联动、多途径选择、多手段参与”矛盾调处联动机制。在农村社区建立“金牌调解室”“劳模解忧室”“百姓说事员”等群众性调解组织,充分发挥老族长、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五老人员”在矛盾纠纷化解中的特殊作用。

  常态化开展“四大一送”活动。健全完善密切联系群众工作机制,开展“大走访、大宣传、大排查、大化解、送温暖”活动,广大干部干警走村入户,宣传平安建设,听取群众反映,解决群众诉求,排查矛盾纠纷,疏导群众情绪,切实解决好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问题,有效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纠纷。

  

  作者系河南省鹤壁市市委常委、政法委书记


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