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防范养老诈骗 需动员更多力量参与

2022-05-26 16:51:38 来源:法治参考
分享:
-标准+

  编者按:2022年5月7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办公室召开第2次主任会议暨全国专项行动推进会,通报各地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部署打击整治环节的阶段性目标任务,推动全国专项行动依法有力有序开展。本刊记者从防范养老诈骗及保障老年人权益角度采写了一组稿件,供读者参考。

  本刊记者 徐明皎

  老年人对健康、安全的需求增加,需要社会给予更多关注,才能打造安心舒心养老环境。反诈防诈,在法律监管上发力,各级司法机关已经在持续不断投入。不过,护航老年人权益,还需要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提升老年人幸福指数,让骗子没有可乘之机。

  养生保健诈骗案件占比多

  听讲座送鸡蛋、免费体检还嘘寒问暖……利用老年人心理,推出各种针对老年人特点的诈骗话术、陷阱,骗取老年人财物,已成为骗子的惯用手段。

  2017年2月至10月,张某等十余人在北京市石景山区、丰台区等地引诱老年人参加“健康讲座”“免费健康咨询”活动,骗取老年人的信任,并以现场看病、开药的方式,将“百邦牌天元胶囊”“百邦牌银杏丹葛胶囊”当做特效药品销售给老年人,骗取百余名被害人90余万元。后法院对各被告人判处有期徒刑三年至七年不等,并处罚金。

  2022年3月底,北京一中院召开线上新闻发布会,介绍该院近5年来涉老年人诈骗案件的审理情况,并发布8起涉老年人诈骗典型案例。数据显示,2017年1月至2022年1月,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诈骗案件共532件,涉及诈骗老年人的案件40件。从发案趋势上看,诈骗老年人案件数量呈逐年上升态势。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谭劲松介绍,从诈骗事由来看,涉及养生保健领域的案件占比最多,共17件。其中13起案件为向老年人高价售卖“三无”保健品,或者以帮忙办理保健品退费的名义行骗。另有4起案件为虚构老年人身体有疾病的事实,推销昂贵的养生服务骗取老年人钱款。

  近日,中国老龄协会联合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公布的十大老年人权益保护警示教育案例中,也有两例涉及到保健品、药品的销售和诈骗。另外,涉老年人的金融财产类案件亦呈现高发态势。中国老龄协会与中国司法大数据研究院去年发布的数据显示,涉及老年人金融财产权益保护的案件占全部涉老案件的22.02%。

  司法保护逐步加强

  近年来,各级司法机关各自发力,防范涉老诈骗,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据了解,公安部会同相关部门于2021年开发上线“国家反诈中心”App,打造成集在线举报、信息拦截、预警宣传等功能于一体的国家级权威反诈平台。一年来,国家反诈中心直接推送全国预警指令4067万条,各地利用公安大数据产出预警线索4170万条,成功避免6178万名群众受骗。

  据公安部统计,2017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共破获养老诈骗案件45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万余名。

  4月8日全国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启动后,全国专项办和各地各部门迅速行动。最高人民法院下发通知,部署全国法院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最高检印发全国检察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实施方案,积极推进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公安部召开全国公安机关打击整治养老诈骗专项行动部署会,部署各级公安机关依法严厉打击整治养老诈骗违法犯罪……

  据了解,中央政法委在12337智能化举报平台开通“养老诈骗”举报通道。截至5月4日,该平台共收到涉养老诈骗有效举报线索11218条。

  需更多社会力量参与

  老年人防骗意识薄弱、维权意识不足、社会对老年人关爱不够导致老年人易被虚情假意打动,被认为是涉老诈骗案件高发的主要诱因。

  在中国人民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辛自强看来,“如果个体缺乏必要的财经素养,缺乏必要的理财知识和金融风险辨别能力,就难以对各类理财活动形成清晰的认识并作出理性的决策,反而在短期暴富的欲望驱使下容易成为金融诈骗、理财陷阱的受害者。”

  对于提升民众财经素养,辛自强认为,需要借鉴社会工作者常用的方法,走进学校、企业、社区、街镇,在群体层面开展工作。“例如,有关老年人财经风险防范能力的训练,可以与养老机构、社区活动结合起来,作为这些机构的常规工作来抓。”

  除了在社会层面帮助老年人重建社会网络,关爱老年人,子女责无旁贷。子女不仅要关注老年人的情感需求,还要主动向老年人科普诈骗套路,多进行风险提醒,提升老年人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在帮助老年人维权方面,记者注意到,各级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援助部门已经作出努力,降低法律援助申请条件。以江苏省为例,2021年以来,该省不断加强老年人法律援助力度,对高龄、孤寡、失能、失独、重病、重残等老年人取消事项范围限制、免于经济状况审查;为老年人开辟法律援助“绿色通道”,提供上门、预约等服务。


编辑:王占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