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朱宁宁
9月5日晚7点,河南郑州黄河迎宾馆迎宾会堂会议室座无虚席。
60余名参加2025年第4期全国人大代表学习班的全国人大代表齐聚于此,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以及文化和旅游部的多名相关部门负责人到场参会,一场别开生面的代表与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面对面交流活动就此展开。
新修改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法规定,各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应当加强同代表的联系,听取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加强和改进各方面工作。
专门安排这样一次交流活动,旨在搭建代表与承办单位高效沟通的桥梁,也是贯彻落实新修改的代表法的具体举措。
“文化和旅游部高度重视人大代表建议办理答复工作,始终将建议办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责任和政治任务,认真落实全国人大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相关要求,坚持问题导向,确保高质量完成代表建议答复工作。”交流活动伊始,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相关负责同志向代表介绍了今年文旅部代表建议办理工作的情况。
今年由文旅部承办的代表建议共452件。代表建议主要聚焦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支持政策、文旅深度融合发展体制机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和发展、支持地方旅游业发展以及打造文旅融合发展新场景等领域。在代表建议办理过程中,文旅部构建起“主要领导负总责、党组成员分工指导、办公厅协调审核、承办司局具体负责”的工作格局,以“标准严、过程细、务求实效”的原则,将代表建议转化为推动文旅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举措。
简短介绍之后便进入交流环节。代表们抓住与承办单位相关负责人面对面交流的机会踊跃发言,话筒在人群中频繁传递,现场气氛热烈,甚至还出现了多名代表同时拿话筒发言的场景。
在文旅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代表们结合自身实践与观察提出不少建议,为文旅高质量发展提供思路。
科技赋能是代表们关注的重点方向。全国人大代表、四川省商会副会长、宜宾市极米光电有限公司董事长钟波提出,文旅发展需要推进科技化、数字化,让文化“活起来”。全国人大代表、广西南宁市融媒体中心融合发展专班融合改革协调专员班宁注意到,数字技术虽推动微短剧等文旅内容产业增长,但面临系统性规划缺失、产业链协同不足等问题,建议多部委协同解决,提升产业竞争力。
监管完善与资源保障是文旅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针对文旅新业态监管,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太原市公安局杏花岭分局三桥派出所副所长杨蓉提及当前旅拍乱象,询问“十五五”期间全链条监管的顶层设计;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舟山市普陀山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助理、导游谢丽指出在线旅游平台存在违规发布旅游信息问题,建议从源头规范商家行为,完善消费者维权机制,解决异地维权取证难等问题。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朔州市朔城区上沙塄河村晟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胡占军希望加大北方农文旅融合在土地流转、基建、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推动产业从单一观光向沉浸式体验、全季节运营升级。
据介绍,关于“提升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的建议今年被确定为重点督办建议,由文旅部牵头办理、全国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督办。全国人大教科文卫委相关负责人在此次交流会上介绍了该项重点督办建议的督办情况。
多名身为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代表结合实践纷纷建言。全国人大代表、云南怒江福贡县匹河怒族乡老姆登村村民郁伍林建议对人口较少民族传统文化开展抢救性存档,建立长效保护机制;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赞皇县原村土布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崔雪琴呼吁针对带动性强的非遗产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使其在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遵义赤水市牵手竹艺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杨昌芹和全国人大代表、贵州布依垚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李利都提到了年轻传承人的培养和职称评定等问题,希望放宽非遗代表性传承人的年龄限制,助力年轻传承人群体成长。对这些建议,文旅部非遗司相关负责人现场逐一予以细致回应。
长达两个半小时的交流活动中,十几名代表积极建言,文旅部相关部门予以回应。一问一答之间,既是基层声音与部委决策的精准对接,更是全过程人民民主的生动实践。
编辑:徐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