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使热爱祖国成为全体人民坚定信念自觉行动

2024-01-02 12:03:07 来源:法治日报 -标准+

原标题:使热爱祖国成为全体人民坚定信念自觉行动

写在爱国主义教育法即将施行之际

法治日报记者 朱宁宁

2024年1月1日起,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

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同心同德、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为祖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

新时代新征程,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制定爱国主义教育法,以法治方式推动和保障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对于传承民族精神、凝聚人民力量,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用新的伟大奋斗创造新的伟业,推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在爱国主义教育法施行前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办公厅举行新闻发布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爱国主义教育法进行全面解读,并就如何贯彻实施进行重点介绍。

把工作部署固化为法定职责

201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阐明了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本质特征、时代要求和实践要求,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作出全面部署,在厚植家国情怀、激发爱国热情、汇聚奋进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爱国主义教育法以立法的形式对爱国主义教育进行确立、强调、规范、引导,进一步把党的主张和方略明确为国家的意志,把对群众的号召倡导上升为公民的法定义务,把对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部署固化为法定的职责。

“这体现了随着党领导新时代文化建设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我们对爱国主义精神重大意义和重要作用的认识不断深化;体现了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持续深化,我们对以良法促善治的思路和理念不断创新;也体现了随着全面依法治国方略深入实施,我们对发挥法治规范和保障作用的意识不断增强。”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副局长曾建立说。

他同时指出,将爱国主义教育写入法律,也是回应人民群众强烈爱国热情,有效整合社会意识、凝聚价值共识,涵养家国情怀、增进民族团结,更好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的现实需要。

遵循爱国主义教育规律

“爱国主义教育法为推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广泛深入持久有效开展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动力,为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有力支撑,为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奠定坚实基础。”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立法规划室主任杨合庆说。

谈及爱国主义教育法的贯彻实施,杨合庆强调,首先要把握鲜明政治导向,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相统一这一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根本政治属性和政治方向。同时,要坚定文化自信,将爱国主义教育与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在爱国主义教育中注重借鉴吸收人类优秀文明成果。

杨合庆同时强调,贯彻实施爱国主义教育法要遵循爱国主义教育规律。“爱国主义教育是面向全体人民的教育,重点在青少年、基础在学校教育,既要注重教育引导,又要注重实践养成,更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推进,为爱国主义教育法实施营造良好氛围。”杨合庆说。

落实到管网办网上网全过程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网络空间成为亿万群众的精神家园,互联网已经成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当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建设。

“网信部门将进一步指导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网络内容建设,组织开展爱国主义相关重大主题、重大活动、重大事件等宣传报道,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中央网信办网络法治局副局长唐磊表示,将持续加大对含有违反爱国主义教育法内容的网络信息的治理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主体责任,健全完善长效机制,切实将爱国主义教育相关法规制度要求落实到管网、办网、上网全过程中,积极营造天朗气清、生态良好,正能量充沛的网络空间。

唐磊同时透露,网信部门将进一步发挥网络普法优势,深入开展相关普法宣传。一方面,强化特色呈现。指导各地充分利用普法基地、主题公园、体验场馆等场所,融入互联网元素,采用“融媒+法治”方式开展普法,拓宽普法宣传覆盖面。另一方面,坚持精准化传播。准确把握普法内容和重点对象,针对互联网企业及从业人员、青少年网民等,开展分众化、差异化、互动式普法,加大爱国主义教育法相关优质内容供给。此外,将爱国主义教育法普法宣传融入“全国网络普法行”等网络普法活动品牌,推动普法宣传走深走实、创新出彩。

发掘文化遗产精神价值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历史文化遗产是国家历史文化的记忆和传承民族文化基因不可替代的载体。爱国主义教育法对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掘历史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提出了明确要求。

据文化和旅游部政策法规司一级巡视员周久财介绍,近年来,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通过推动文物的活化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弘扬,更好地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发掘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所蕴含的爱国主义精神。

在革命文物利用方面,不断完善和提升革命旧址、红色纪念地的教育功能,有序推进革命文物数字化保护与利用工作,构建线上线下相融合的“云”展览传播体系,批复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等7家革命博物馆、纪念馆的馆藏珍贵革命文物数字化项目,推进建设革命纪念馆红色基因传承云平台;在红色资源利用方面,发布“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连续举办四届“全国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并开展“百名红色讲解员讲百年党史”宣讲活动,联合相关部门制定《用好红色资源 培育时代新人 红色旅游助推铸魂育人行动计划(2023-2025年)》;在非物质文化遗产利用方面,举办全国重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面向青少年学生组织丰富多彩的非遗活动。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推进革命文物等文物古迹、传统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红色资源的发掘与利用工作,推动爱国主义教育。”周久财介绍了多个具体措施,包括支持革命纪念馆、博物馆、非遗馆利用数字化技术增强展示效果,推动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走进校园;发掘红色文化的时代内涵和精神价值,组织开展红色旅游相关品牌活动,推动红色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持续推进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创造更丰富、更具吸引力的文化遗产资源旅游项目和产品,让旅游成为人们感悟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激发爱国热情的过程。

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

青少年学生是爱国主义教育的重点群体,学校是加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国家将爱国主义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并明确教育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履行的职责。

“教育系统将以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为新的起点,全面履行法定职责。”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副司长王大泉表示,将采取多个具体措施贯彻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

一是全面融入课程。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办好、讲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将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学科和教材中。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深入挖掘各门学科中蕴含的爱国主义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

二是强化实践育人。把爱国主义教育内容融入各类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建设,打造场馆育人精品项目、红色文化弘扬基地,指导学校精心设计校园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场馆里的思政课”“行走的思政课”等。指导各地各校统筹用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教育资源,充分发挥各级各类文化馆、纪念馆、博物馆等场所的爱国主义教育功能。

三是办好品牌活动。指导各级各类学校常态化制度化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推动各地各校结合地方实际和学校特色,创新活动手段,拓展活动内容,增强爱国主义教育的针对性、系统性和亲和力、感染力。

四是深化家校协同。指导各地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访、家长开放日、亲子实践活动等家校沟通机制,加强专业支持,指导家长落实爱国主义教育法规定,把热爱祖国融入家庭教育,引导家长积极支持、配合学校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教学活动,引导、鼓励未成年人参加爱国主义教育社会活动。

编辑: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