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跑出特殊教育普及的青海加速度

2023-08-22 12:01:46 来源:​法治日报
分享:
-标准+

原标题: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跑出特殊教育普及的青海加速度

法治日报记者 徐鹏

青海省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次会议近日听取和审议了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全省特殊教育普惠发展情况的报告。通过近年来加快发展,青海省残疾儿童少年受教育机会不断扩大,普及水平明显提升,保障能力持续增强,教育质量稳步提高。特别是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达96.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跑出了特殊教育普及的青海加速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青海省组织实施了两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整体谋划推动全省特殊教育,聚焦薄弱环节,制定阶段性发展目标,明确重点工作任务,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实现了年年有变化、三年上台阶的目标。在全省“十四五”规划纲要和公共服务规划中,将特殊教育与普通教育统筹考虑同步规划。2022年,启动实施“十四五”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按照拓展学段服务、推进融合教育、提升支撑能力的基本思路,制定了到2025年的规划任务,并纳入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考核评估内容,压实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责任,推动全省特殊教育迈上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

青海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钟泽海介绍说,全省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完善保障体系,2014年以来,平均每年争取中央资金1000万元左右,累计投入1.13亿元,改善15所特殊教育学校办学条件,为普通中小学建设特殊教育资源教室248间,为重度适龄残疾儿童少年提供送教上门服务,满足各类残疾儿童少年教育需求。将特殊教育纳入教育资助政策范围,年均下达3000万元,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学生年生均公用经费6000元,高中阶段残疾学生助学金每生每年2000元,重度残疾学生送教上门每生每年6000元,基本满足教育教学保障。

目前,青海已实现“一州一特校”、30万以上人口的县特殊教育学校全覆盖、5人以上残疾学生的普通学校资源教室覆盖率达到75%的目标,形成了“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为主体,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送教上门服务为补充”的发展格局。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在校生7569人,较2013年增加了5477人,增幅达261.81%;全省残疾儿童义务教育毛入学率达96.99%,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较2013年提升了17.17个百分点,跑出了特殊教育普及的青海加速度。

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青海要求各地每年拿出中小学教师招聘计划优先补充特殊教育学校。截至2022年年底,全省特殊教育学校教职工328人,其中专任教师235人,较2013年分别增加167人和96人,增幅分别为103.73%和69.06%,本科以上学历184人,专任教师不足的矛盾有所缓解,教师学历结构明显优化。同时,不断提升教师能力,省级累计培训特殊教育学校校长、教师、行政管理人员等达1000余人(次);各地利用教育援青和东西部协作机制,推动特殊教育学校对口建立结对帮扶,有效提升了教育教学水平。

在完善激励机制上,青海充分发挥工资政策对教师队伍的激励导向作用,不断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建立了特殊教育教师从业补助制度,特殊教育教师享受基本工资15%的教师津贴和特殊教育岗位工作人员每人每月360元补助,有效保障了特殊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在教师职称评聘和评先选优中予以倾斜,近年来有7名特殊教育教师被评为副高以上职称,8名教师被授予全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青海还健全治理体系,规范特殊教育管理,建立了省级适龄残疾儿童少年评估安置专家库,并制定了评估安置办法。45个县均成立残疾人教育专家委员会,定期对每名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开展入学评估安置。建成全国首家省级特殊教育服务管理平台,协同省、州、县、校四级对残疾儿童在学情况进行实时监测,对送教上门服务工作开展线上督导考核,实现了管理智能化。依托全省特殊教育资源中心,辐射各地教研指导,定期组织教师技能竞赛、优质课评比活动,为教师和学生、家长提供线上优质课程资源和咨询服务。

为推动融合发展,青海普通中小学校坚持以“让学生自信融入社会”为培养目标,让全省随班就读的4106名残疾学生和普通学生接受同等教育。支持特殊教育学校发展职业教育,积极开设烹饪、按摩、家政服务、掐丝艺术等劳动技能和职业技术教育,帮助残疾学生掌握一技之长。省特殊教育学校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累计培养中职毕业生414名,就业率100%。建立省、州、县三级康复医疗服务体系,发挥全省36家医院康复科、73家社会机构作用,年均8000余人(次)为残疾儿童少年提供康复医疗训练服务。

各地各部门在全国教师节、助残日期间,大力宣传报道特殊教育事业发展成就和优秀典型案例,弘扬特殊教育教师高尚师德、无私奉献精神和残疾学生自强不息精神。同时,各地特殊教育学校经常性组织残疾学生家长、普通学校学生入校参观,并通过特殊教育进社区(村)等宣传形式,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和支持特殊教育事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编辑:蒲晓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