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健全完善三项机制 做实做亮代表工作

2019-11-25 11:37:14 来源:重庆人大网 作者: -标准+

原标题:健全完善“三项机制” 做实做亮代表工作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加强和改进人大代表工作经验和做法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坚持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提高代表能力素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人大代表能力提升机制、作用发挥机制、履职管理机制,取得明显成效。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联络局《联络动态》2019年第50期对相关经验和做法进行了介绍。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和对重庆工作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坚持把尊重代表主体地位、提高代表能力素质、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作为做好人大工作的重要内容,健全完善机制,创新工作方式方法,推动了代表工作有效开展。


一、健全完善人大代表能力提升机制,不断夯实代表履职基础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始终把提升能力素质作为代表有效行使国家权力的基础,依法加强代表资格审查,强化代表学习培训,大力营造学习之风,促进代表履职能力不断提升。

(一)抓选举,严把代表“入口关”。按照中央和市委的决策部署,加强与组织部门联系,依法有序开展选举工作。一是严密程序不走样。按照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的不同要求,提前修订相关法规、制定选举规程、完善工作流程、拟定配套措施,确保流程不少、质量不降,圆满完成全市各级人大选举。二是严格标准不变通。按照市委要求,依法在代表素质、代表结构等方面明确代表候选人要求;配合组织、纪检等部门,严把代表政治关、遵纪守法关和结构优化关,将审核审查贯穿代表候选人提名推荐、酝酿协商全过程,保证代表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是严加指导不断线。集中培训各区县选举工作人员,专题研究答复区县提出的问题,对不同类型的问题实施分类指导。四是严肃纪律不含糊。组织观看警示教育片,严格执行“九严禁”“九个一律”等规定,并由市人大常委会领导牵头分片区督查指导,确保了换届选举风清气正。

(二)抓培训,努力实现“两个全覆盖”。一是代表培训全覆盖。制定加强全市各级人大代表培训工作的意见,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突出政治理论、宪法和有关法律法规、执行代表职务相关知识、代表知情明政等内容,规定代表在任期前3年,有计划、有重点地参加初任培训、综合培训、专题培训和其他培训。

全市各级人大通过举办培训班、以会代训、网络培训等形式,已举办代表履职、预算监督、地方立法、社会保障等内容的培训190余期,培训代表15万人次,人均参训2.5次。二是区县乡镇(街道)人大干部培训全覆盖。将全市各级人大干部培训纳入全市干部培训计划,分批参加市委党校主体班、专题班培训,提高县乡人大干部业务能力和水平。截至今年6月,共培训1600余人。

(三)抓学习,提升能力素质。一是帮助代表“学进去”。以集体活动为实践课堂,采取印发辅导资料、专家全程答疑、听取部门汇报、组织讨论交流等方式,确保代表每参加一次履职活动就有一次收获和提升。有计划有重点地邀请代表参加市、区县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专题学习、辅导讲座和研讨交流等活动。依托代表联系组建立代表履职微信群,实时推送相关学习资料、反映履职动态、交流履职心得,营造了代表履职尽责良好氛围。全市各级代表联系组定期向代表推送全国人大常委会领导重要讲话和寄送《中国人大》《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会议公报》《公民报》等报刊资料。二是组织代表“讲出来”。对党和国家召开的重要会议、重要政策的出台,都要及时组织全市各级代表深入基层宣讲辅导。代表们在宣传党的大政方针中,也提升了自身素质。2018年以来,改革先锋称号获得者、在渝全国人大代表马善祥,结合自己对党的创新理论的深入理解和丰富的基层实践经验,为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和社区群众宣讲辅导近百场次,受到广泛好评。


二、健全完善代表作用发挥机制,坚持履职为民、服务发展

重庆市人大常委会注重发挥人大代表来自人民、植根人民的特点和在各自领域的专业优势,密切人大代表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扩大代表对常委会工作的参与,增强了代表履职实效。

(一)突出集中活动,推动改革发展。为充分发挥闭会期间的代表作用,拟研究出台市人大闭会期间代表活动意见,每年初公布市人大常委会和专工委年度工作计划,依据代表报名意愿做好统筹安排,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代表活动。市人大代表各联系组、专业组结合实际,坚持问题导向,确定促进饮水安全、文明城区创建、助力精准脱贫、生态文明建设、推动高质量发展等各具特色的专题,组织开展了视察、调研、执法检查、专题询问等活动,促进了污水处理项目建设、内环货车限行、高速公路ETC通道、分级诊疗等热点难点问题的解决。市四届人大以来,市人大代表累计开展视察、专题调研1281次,参加代表7262人次,提出工作建议4018件,为推进重庆经济社会发展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在市人大常委会指导下,各区县人大也开展了代表助力高质量发展活动周、代表活动日、重大民生实事项目代表票决制等丰富多彩的代表活动。

(二)突出“两联一述”,密切联系人民群众。广泛开展“市人大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基层市人大代表,市人大代表联系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并定期述职”的“两联一述”活动。坚持“请上来”与“走下去”相结合,通过开展主任接待日、邀请代表列席常委会会议、固定联系对象、用好代表履职服务平台等方式,拓展了常委会组成人员联系代表、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渠道。积极构建代表联系人民群众的工作平台和网络平台,加强代表之家和网上代表之家建设,将四级人大代表统一编组进家,依托平台开展形式多样的代表活动,收集和处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截至目前,全市共建成代表之家(包括代表活动站、代表民情联络点)8835个,市人大代表使用代表履职平台客户端达94%。仅2018年,全市近六万名各级人大代表接待人民群众797407人次(平均每名代表13.6人次)、走访人民群众1792907人次(平均每名代表31.6人次),收集群众意见建议169096条(平均每名代表3条),较好发挥了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用。

(三)突出“两次评价”,办实代表建议。把增强代表建议办理实效作为重要衡量标准,探索实施代表建议办理“两次评价”机制。代表建议承办单位除了接受代表对办理态度和答复函质量的评价外(第一次评价),还要在答复代表时提出的打算、计划或承诺项目落实后,再次答复代表并接受代表的评价(第二次评价)。为确保承诺事项真正得以兑现,要求承办单位建立承诺事项台账,分项列举承诺事项的具体内容、拟完成日期,并实行办结销号。该机制的施行,改变了以往代表建议办理“答复满意即了”的问题,以更好地支持和保障代表依法履职,更科学地反映各单位的办理落实情况,推动办理工作从“重答复”向“重落实”转变,得到了代表和承办单位的普遍认同。据统计,2016年至2018年,承办单位共作出承诺事项797项,落实630项,正在推动落实149项,因国家政策调整等原因无法落实的18项已向代表作出说明。为确保“两次评价”的制度化,在2018年1月1日施行的市人大代表建议工作条例中,以专章的形式对“两次评价”机制作出了明确规定。同时,还建立完善了由市委、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府领导和市人大专门委员会牵头督办代表建议、针对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检查、办理工作负面清单销号管理和考核激励等制度,形成了完整的建议办理评价及督办工作链。


三、健全完善代表履职管理机制,不断激发代表履职热情

为促进代表增强履职意识和责任,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从代表履行法定职责着手,探索建立代表履职保障和管理机制,不断增强代表履职行权的内生动力,提升人大及其常委会工作运转效能和质量。

(一)试行代表履职登记“量化评价”。出台代表履职活动登记办法,在明确履职活动登记总体要求、登记原则、登记内容、结果使用等工作基础上,针对以往代表履职活动登记结果缺乏评价标准、激发代表履职热情不够充分等问题,提出了代表履职登记“量化评价”的思路,制定了“341311”基本要求,即:“一年内,在市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审议发言不少于3次;闭会期间参加各项履职活动累计不少于4次;提出议案或者建议批评和意见不少于1件。一届内,参加代表履职培训不少于3次;为原选举单位和人民群众办好事实事不少于1件;向原选举单位述职不少于1次”,通过量化的方法解决代表履职管理评价不易操作的问题。同时,为进一步规范活动登记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出了代表履职活动“谁组织、谁登记,谁登记、谁负责,真实完整,合理使用”的原则,并依托“重庆市人大常委会代表履职服务平台”进行网上登记,加强代表履职服务系统电脑端和手机客户端建设,以促进代表更好履职。

(二)加强代表履职激励和管理。采取“每年一次表扬,每届一次表彰”的办法,定期对市人大代表工作先进单位、代表优秀建议、优秀基层市人大代表进行表扬。每两年在全市范围内组织一次代表履职交流,宣传典型经验和好的做法,增强代表的履职意识和责任担当。同时,会同市委组织部严格执行职务代表退出办法,积极探索代表退出机制,采取约谈、通报、劝辞或依法终止代表资格等方式处理,营造了创先争优的良好氛围。

(三)总结推广区县人大的经验做法。市人大常委会通过召开会议、视察调研等方式,发现、总结和提炼区县人大的经验做法,并以适当形式进行宣传推广。区县人大积极学习借鉴有益经验,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代表履职管理办法,促进了代表依法履职、更好地发挥作用。

编辑:张红兵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