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牟昱城:加大对涉外仲裁人才的培养

2025-10-29 14:31:25 来源: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 -标准+

9月21日,由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贸仲)、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中国国际私法学会和北京市律师协会联合主办的2025中国青年仲裁论坛暨第十三届“中伦杯”国际商事仲裁征文大赛颁奖仪式在北京成功举行。

论坛设置了专题讨论环节。第三个专题讨论围绕“‘双循环’育人格局下的涉外法治人才培养”这一主题进行。

以下内容是司法部公共法律服务管理局仲裁工作处三级调研员牟昱城的发言节选。

如何提高我国在国际法律事务和国际规则治理方面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一直是我们国家非常重视的一项工作,这个目标的实现无疑需要一批有视野的国际规则,精通涉外法律实务的一支队伍。对于长期处在涉外法律工作前线的仲裁圈来说,如何培养这样的人才是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今天借这个机会,就中国涉外人才培养的问题,结合我在工作中的一些积累,我简单分享。第一是涉外人才的重要性,第二是近年来我们在涉外人才仲裁培养所做的工作。第三部分是我们国家在涉外仲裁人才培养方面的一些问题。第四个方面是关于如何推动下一步仲裁工作,特别是涉外仲裁人才培养工作如何更好发展的一点建议。

首先我想阐明一下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重要性,这个不言而喻,涉外仲裁人才是涉外法治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解决国际商事争端的关键因素,是维护国家海外合法权益应对外部风险挑战的一个重头戏。我想人才构成上可能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个是仲裁员,另外一个是作为代理人去代理案件的律师,还有就是企业法务,他们通过这些一件件仲裁案件的打磨出来的高素质实战型的人才,既具备扎实的法律知识,同时也具备很强的应变技能,并且外语要好。

第二个方面,涉外法治其实是一体推进的机制,包括了涉外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法律服务和涉外法治人才的培养。涉外仲裁基本上是我们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海南开展国际商事仲裁中心,培育国际一流仲裁机构,另外在涉外仲裁人才培养和加大国际仲裁交流方面也做了很多的工作,就涉外仲裁人才的培养,我想重点介绍一下,在2022年,由司法部、教育部、科技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工商联、中国贸促会联合发布《关于做好涉外仲裁人才培养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这个通知提出了两大方面的目标和六个一体的工作。第一个目标是建立起与国际通行仲裁制度相适应的涉外仲裁人才培养体系,第二个目标是遴选1000名高端领军人才、培训1000名职业进阶人才、培养1000名青年后备人才,今年正好是收官之年。我们就这个工作做了调研和总结,总体来看各项举措都做的不错,包括组建涉外仲裁人才培养委员会,包括实施涉外仲裁项目证书教育,建立涉外法治人才培训基地,还有国际仲裁法律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项目,有一些工作比较有亮点,比如说涉外仲裁人才的硕士研究生。

我们国家的仲裁员被聘任为境外知名仲裁机构仲裁员的数量不多,即便是聘为在册的仲裁员,独立办理或者被指认为首席办理的受案案件的数量也不多。所以我认为下一步工作是继续加大整体的涉外仲裁人才的培养力度,继续完善涉外仲裁人才培养的体系和机制,另外一个方面,我认为比较关键的还是要积极支持和保证中国的仲裁,特别是涉外仲裁的发展。

另外,我提一点建议,我认为在涉外仲裁人才培养过程中,仲裁机构应该是发挥主力军的作用,具有一定国际声誉并且有国际案件管理能力的仲裁机构完全可以在涉外仲裁培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给仲裁人才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同时去支持推荐更多的优秀人才到国际舞台上去发声。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