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陈行昌:深化涉外法律服务交流合作 共建东盟-中国法治共同体

2025-10-23 10:19:36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10月16日至19日,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周在海口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共同指导,海南省律师协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中外法律名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法治自贸港建设新路径。

本届法律周期间,围绕海南自贸港法律服务新机遇与国际法律服务交流合作、海事仲裁制度规则创新、自贸港与粤港澳大湾区融合发展、法商融合出海等主题,举办16场交流会,开展主旨演讲、嘉宾对话、仲裁观摩庭、专题讲座、签约仪式、专场音乐会等系列活动,为自贸港的法治建设建言献策。 

在涉外法律服务交流会活动上,11位嘉宾作了精彩交流发言。现将他们的发言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以下内容是马来西亚金圻律师事务所海口代表处主任陈行昌的发言节选。

今天,我非常荣幸能站在2025年海南法律周的舞台上,与大家共同探讨涉外法律服务交流合作的重要性,特别是东盟国家与中国在法治领域的协同发展。海南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和共建“一带一路”倡议的关键节点,正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和政策红利,成为国际法律服务合作的热土。在此,我想分享我作为涉外法律工作者在促进东盟-中国法律服务交流方面的一些实践和看法。

首先,法治的交流,归根结底是人才的交流。为培养通晓国际规则、具备跨文化理解力的法律人才,我们长期致力于推动中国与东盟青年法律人的双向成长。自2019年起,我们与海南大学签订合作协议,每年接收两批法学专业学生赴马来西亚律所进行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并由我们承担全部费用。自2023年驻海口代表处设立以来,我们进一步与海南律师协会合作,每年组织四批海南青年律师赴马来西亚开展实践交流,全方位支持他们深入了解东盟法律环境与实务操作。这些项目不仅帮助年轻人才拓宽国际视野,也积累了宝贵的跨境实务经验,更为我们双方搭建起一个持续发展的法律“朋友圈”。

其次,我们积极搭建平台,旨在促成中国与东盟法律界的实质合作。例如,今年八月,我们协助亚洲多元争议解决研究院、广西大学及南宁仲裁委员会在广西南宁举办法律论坛,马来西亚前联邦法院首席大法官冬菇麦润出席并发表主旨演讲,论坛汇聚来自19个国家的130多位专家,就跨境争议解决与贸易投资法律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今年10月,亚洲国际仲裁中心与广西仲裁协会签署谅解备忘录,共同推进替代性纠纷解决(ADR)领域的合作。11月,我们协助海南律师协会在马来西亚槟城举办海南法律服务推介会。这些平台不仅促进了中国与东盟在法律服务领域的深度对话,也为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法治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

海南拥有得天独厚的政策优势和地理条件,在推进涉外法律服务合作方面潜力巨大。作为将海外律所代表处落地在海南的律师,我也借此机会分享我关于法律合作方面的初浅看法:

第一,深化人才交流机制。建议海南进一步扩大与东盟国家在法治教育领域的合作,例如设立专项奖学金或实习基金,鼓励更多海南学生和律师“走出去”,同时吸引东盟法律人才来琼交流,形成双向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

第二,打造常态化合作平台。海南可以定期举办国际法律论坛或仲裁会议,聚焦共建“一带一路”和东盟合作议题,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跨境法律服务,提升海南在国际法治舞台上的影响力。

第三,创新争议解决机制。结合海南自由贸易港的建设,建议积极探索与东盟国家在仲裁、调解等替代性纠纷解决领域的规则对接,例如推动建立联合仲裁机制,为跨境贸易和投资提供高效、低成本的法治保障。真正的合作不在于签署多少备忘录,而在于创造多少价值。让我们共同把海南建设成东盟企业进入中国市场的第一法律港,也让海南成为中国法律服务走向东盟的起航地。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