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6日至19日,2025海南自由贸易港法律周在海口举行。此次活动由中华全国律师协会、“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共同指导,海南省律师协会主办,吸引了来自全球14个国家和地区的700余名中外法律名家、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法治自贸港建设新路径。
在法律周开幕式上,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长刘小明、司法部副部长武增、香港特区政府律政司副司长张国钧、“一带一路”法律服务联盟主席王俊峰、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交通运输部海事局副局长施滨峰、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王承杰、中华全国律师协会副会长肖胜方等领导出席开幕式并致辞。现将他们的发言予以摘登,以飨读者。
以下内容是中国政法大学党委书记姜泽廷的致辞节选。
今年4月,中国政法大学与海南省人民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高位推动下,中国政法大学举全校之力,高水平高标准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和海南国际学院,聚焦自贸港建设法治需求,在法治研究、立法支持、决策咨询、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方面开展务实工作,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建设。
当前,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已进入封关运作的关键阶段,法治建设的重要性愈发凸显,中国政法大学将持续在以下方面精准发力:一是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法治智库,以全球视野助推自贸港制度创新。目前,学校依托海南自由贸易港法治研究院,对标国际经贸规则的适用与本土转化,聚焦封关运作、数据跨境流动、人工智能立法、口岸管理服务、知识产权保护等内容,开展前瞻性、战略性和储备性研究。
二是聚焦海南自贸港法治化建设需要,构建全口径国际化法治人才培养体系。学校将持续加大在琼高层次人才培养力度,在海南陵水黎安国际教育创新试验区布局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强化涉外法治实训功能,加快培养一批服务海南发展、具备全球视野、通晓国际规则、善于处理国际法律事务的高水平法治人才。
三是拓展高水平国际交流网络,提升自贸港法治的国际影响力与制度软实力。探索打造具有全球显示度的自贸港法治工作品牌,深化与东盟、“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高校及法律机构合作,积极推动中国—东盟国家法治文明交流互鉴,建设区域性法律服务平台,推动国际规则衔接与法治互认,助力海南构建开放包容、对接国际的法治环境。
四是推动法治服务下沉基层,赋能自贸港社会治理现代化。进一步加大学生实习实践、干部交流挂职的合作力度,并重点向基层下沉,组织师生团队深入社区、乡村提供法治宣传、涉外法律援助与国际化纠纷调处服务,使法治成为海南面向国际社会的软实力窗口,助力塑造稳定、公平、透明的基层法治环境,增强国际社会对海南法治文明与治理效能的认同,全面提升自贸港的国际公信力和美誉度。
法治是现代化治理的基石,也是高水平开放的关键支撑。中国政法大学将坚守法治初心,勇担时代使命,以更开阔的国际视野、更扎实的学术支撑、更深入的务实合作,全方位服务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我们愿与海南各界同心协力,推动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区域引领力、实践生命力的自贸港法治体系,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贡献法治智慧,全方位助力海南自由贸易港成为中国制度型开放的亮丽窗口,向世界展现新时代中国的法治智慧与发展活力。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