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夯实高质量发展法治根基

2025-10-10 14:12:1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 谱写“十四五”法治篇章

□ 本报记者 董凡超

“过去需要多地跑费时费力,现在从选车到投保、缴税、上牌全流程都能在手机上操作,不到半小时就完成了。”近日,在江苏省常州市购买新能源汽车的陈先生对“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称赞有加。

今年,常州市入选全国首批、江苏唯一的公安部“新车上牌一件事”改革试点城市,常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借助新版“交管12123”App,为群众提供“指尖一站式”服务。

“车企通过线上渠道显著降低场地、人力等流通环节运营成本,同时凭借高效、连贯的服务提升了车主满意度。我们正在持续推进部门平台互联互通,加快实现试点品牌全覆盖,助力打造营商环境最优城市。”常州市公安局交管支队支队长吴秋安介绍说。

向“新”而行、以“质”致远。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后,乘势而上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政法机关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以法治的稳定性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确定性,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动。

祛疴

为掩盖亏损,某公司董事长吴某某组织实施财务造假,并在此后销毁证据……辽宁省检察机关通过卫星数据比对等科技手段成功固定证据,破局定案。吴某某最终因违规披露重要信息罪、诈骗罪等获刑十五年。该案出现在2025年2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的第五十五批指导性案例中。

“十四五”期间,政法机关严打各类侵害企业群众合法权益的突出违法犯罪,亮剑沉疴顽疾,营造公平有序的法治化营商环境。

图为湖北省枣阳市人民法院近日举办“企业家开放日”活动,邀请民营企业家走进法院,了解企业司法需求。 本报通讯员 梁军 摄

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最高检制定《检察机关开展“违规异地执法和趋利性执法司法专项监督”工作方案》,聚焦加强涉企刑事案件立案监督、强化涉企刑事案件强制措施监督、依法纠治以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等11项重点任务开展专项监督。

断源头、打团伙、斩链条——公安机关持续深入开展“昆仑”等专项行动,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依法严打各类侵权假冒犯罪,在创新驱动发展、优化营商环境、促进文化繁荣、保障民生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服务支撑作用。

在大局下思考,在全局下行动——司法部坚持立改废释并举,对全部现行600多部行政法规开展了规模最大的一次集中清理。围绕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海南自贸港、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推进制定31件授权和改革决定,以及7批次一揽子修改法律法规58件、废止28件。

固本

今年5月20日起,民营经济促进法正式施行。

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到这部关于民营经济发展的基础性法律出台实施,只隔了10个月时间,海外媒体评价“具有里程碑意义”。

“十四五”期间,政府立法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加精准。司法部充分发挥政府立法起草、审查和立法监督等职能作用,紧扣高质量发展需求,聚焦立法薄弱点、空白点,加强数字经济、无人驾驶、人工智能、低空经济等新技术新业态法规制度供给,一批重要法律法规颁布实施。

近年来,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的发展高度融合。最高人民法院积极回应数字经济、人工智能发展带来的新挑战新需求,坚持支持和规范并重,制定了人脸识别、网络消费、涉网络知识产权侵权等司法解释,发布典型案例,保护民事主体合法权益,促推人工智能为民、向善、守法,保障各类新型数字商业模式依法、规范、健康发展。

政法机关通过推动构建更加成熟定型的法律法规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根基,不断以法治力度和温度提振发展信心、稳定发展预期、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通络

吊塔高耸,机械轰鸣,工程车辆往来穿梭。近日,在浙江省嵊州市某楼盘项目建设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景象映入眼帘。

“一年前,我们债务缠身,尽管尝试了各种自救方式,还是难以为继。”某投资公司负责人说,“申请破产后,嵊州市人民法院启动‘预重整+重整’程序,仅用时一年,就促成楼盘复工续建,让我们重获生机。”

“十四五”期间,政法机关积极服务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畅通商品和要素资源在全国范围内流动脉络,巩固和增强经济向好态势的基础支撑。

为加强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人民法院出台支持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导意见,发挥破产审判的出清和挽救功能,最大限度激发市场活力,审结知识产权案件234万件,保护创新、规制滥权,为创新、创造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基本要求包括统一市场基础制度、统一政府行为尺度、统一市场监管执法等。

司法部会同有关部门完成反不正当竞争法、反垄断法、《公平竞争审查条例》、《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等一大批法律法规的制定修订工作,完善统一大市场建设的制度规则,同时紧盯企业和群众反映强烈的执法突出问题开展集中纠治。今年1月至8月,各地涉企行政检查数量同比普遍下降30%以上,与此同时,发现问题率平均提高16%。

厚植沃土万木兴。法治正以其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成为经济行稳致远的坚实底座。

记者手记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向纵深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迈向深入,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逐步健全完善……“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望长城内外、大江南北,中华大地流光溢彩、生机盎然。政法机关坚持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法治动能。落实“暖”的法治服务,优化“安”的营商环境,营造“稳”的发展预期,必然能从“引凤来栖”走向“引凤长栖”,持续释放高质量发展动能。


编辑:吴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