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自“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以来,贵州省六盘水市紧密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和发展大局,高位谋划、精准发力、创新突破,构建“大普法”工作格局,推动法治宣传教育走深走实,为凉都高质量发展筑牢法治根基。
高位统筹聚合力 构建“大普法”工作新格局
六盘水市将普法工作视作法治建设的“基石工程”,纳入全市发展总体规划,层层压实责任、强化保障,凝聚普法工作强大合力。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切实履行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市委常委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听取普法工作汇报,将普法工作融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整体布局,构建起“党委领导、政府主导、人大监督、政协支持、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群众主体”的“大普法”体系。全市300余家单位结合行业特性,制定公布清单化、项目化普法责任清单,普法工作同步纳入年度党建成效考核与市委督查范围,以刚性约束确保责任落地。
经费与队伍“双保障”为普法工作注入动能。市、县两级财政将普法经费纳入预算,全力支持阵地建设与活动开展;市县乡三级配齐配强普法骨干,自“八五”普法规划启动以来,累计培育“法律明白人”3.2万余名,组建起一支扎根基层的普法生力军。
精准施策破重点 法治宣传覆盖“关键领域”
围绕重点内容与重点对象,六盘水市精准滴灌、靶向发力,让法治精神浸润社会各层面。同时,在高质量发展、营商环境、生态文明、乡村振兴等领域大力开展普法宣传。聚焦领导干部“关键少数”,严格落实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推行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年度述法,组织全市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专题法治讲座和在线学法考试,并参加旁听庭审等,推动领导干部依法决策能力提升。
针对青少年群体,六盘水在全市1433所学校配备942名法治副校长,累计履职1.39万场次,覆盖40余万名师生及家长;创新开通未成年人保护公交“专车”,打造流动法治教育走廊;依托“数字未检+智慧观护”“青少年法治生日”等未成年人保护法治宣传教育品牌,制作反校园欺凌等优秀课件13个,开展精品法治课1420课时。如水城区检察院通过“检爱木兰”演播室线上直播,为全区7000余名教职工解读“一号检察建议”,筑牢青少年法治防线。
在基层群众普法方面,六盘水市通过“法治赶场”、法治电影放映、“三下乡”等活动,累计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1132户,开展法治文艺演出151场次、易地扶贫搬迁点宣传420场次,为农家书屋配置法律书籍6.3万余册;深入少数民族乡镇开展宣传175场次,覆盖群众2.6万余人,让法治温暖直达基层。
创新载体拓阵地 法治文化焕发“凉都特色”
为拓宽普法深度与广度,六盘水市将法治文化融入地域特色与日常生活,让普法更有温度、更具吸引力。
深度挖掘“三线精神”、水城农民画及彝族苗族民族文化中的法治元素,创作法治农民画系列作品,在水城区陡箐镇打造“六盘水市法治农民画基地”,让群众在书画熏陶中感悟法治;创作《宪法之公民基本权利义务篇》等法治山歌及《守护》《法典温度》等文艺作品,以文化人、以法润心。同时,依托广场、公园建成凉都地质法治文化公园、六枝特区九头山法治文化公园等一批法治文化阵地,打造法治文化长廊59个,让法治融入休闲生活。
深化媒体融合普法,六盘水市构建了“报、网、端、微、屏”立体化普法矩阵,在六盘水日报、市广播电视台开设“法治六盘水”“盘州看法”等专栏,创办《法治六盘水》《钟山法学》等刊物;积极向中央主流媒体推送典型经验,让凉都普法声音传得更远。
同时,着力打造“守‘未’凉都・E路‘童’行”未成年人网络普法品牌,开设《“八五”普法进行时》专题,联合网信部门开展网络普法作品征集展播;在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发布普法短剧、法治科普视频,持续提升网民法治意识,引导网民崇德守法、理性表达。其中,“法治六盘水”抖音号4条视频单条浏览量超40万人次。
普治并举提质效 法治实践绘就“善治图景”
在“八五”普法工作推进中,六盘水市一直坚持普法与依法治理同频共振,以法治实践提升社会治理法治化水平。
期间,深入开展“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培育,推动基层治理法治化水平持续提升。指导各行业、系统结合实际开展专项依法治理活动。
大力宣传《民营经济促进法》《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行包容审慎监管,落实涉企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引导36家商协会与50家律师事务所建立合作关系,提升企业维权便利度,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
如今,法治理念在六盘水市深深扎根、融入日常,法治实践成果不断涌现。下一步,六盘水市将持续深化“八五”普法实践,以更高标准、更实举措推进法治宣传教育,让法治阳光洒满凉都大地,为全市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坚实的法治保障。
九头山法治文化公园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