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王家梁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物业纠纷已成为基层社会治理的“老大难”问题。针对物业纠纷成因复杂、涉众面广、历史遗留问题多等痛点,贵州省铜仁市玉屏县法院创新构建全链条纠纷化解体系,实现物业纠纷“一降双提升”。
玉屏县法院以“调研先行、机制创新”为核心抓手,构建物业治理共治格局。该院组织二十余名干警深入小区,联合基层干部开展专项调研,推动成立“玉屏县物业服务小区矛盾人民调解委员会”,创新建立了以法院为轴,问题小区为点,相关部门、基层组织、物业调委会连环互动的“一轴N点三连环”工作机制。与此同时,该院将纠纷受理窗口、矛盾化解阵地、调解资源力量下沉社区,安排调解员、法官深入房开、物业及业主群体中,“面对面”打通沟通痛点、堵点,强化纠纷及时调处,同步规范物业管理流程。
在治理实践中,玉屏县法院与康华社区等3个社区开展党建联建,探索“党建+”模式,指导制定“红色物业”实施方案,建成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设立群众说事室,搭建业主、物业、社区三方沟通平台,确保矛盾真化解、纠纷不反复、新案不发生。
针对物业公司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该院协助住建部门对辖区10家物业公司实施“黑白名单制”,优化业主自治。2024年“6.29”特大洪灾中,玉屏县法院干警联合业委会调解员吴卫,带领业主高效开展应急处置,创造“0事故、0泡水车、2天恢复电力、3天恢复电梯”的佳绩,这一成果的背后,正是玉屏县法院落实样板工程建设,通过重点推进业主自治,不断激发基层治理内生动力的实践成效。
为从根本上减少物业纠纷诉讼增量,玉屏县法院实行分层过滤与巡回审判。一方面发挥多层调解作用,对涉众型纠纷统一裁判尺度。另一方面将巡回审理“搬”至纠纷高发的小区,让“家门口法庭”成为普法“公开课”。
为强化治理合力与长效性,玉屏县构建“双向培养+纪律文化”保障体系。法院联合司法局、住建局与社区,从业委会成员中培养陪审员、调解员,同时从陪审员、调解员中发掘人才充实业委会,还邀请乡贤担任解纷志愿者,激活基层治理“神经末梢”;纪律约束上,依托县委支持,对无理欠费、造成不良影响的公职人员,将问题线索上报纪监委查处,形成有力威慑;文化赋能上,立足乡土文化,把“人心换人心,八两换半斤”“栽秧步步退,退步是向前”等蕴含民间智慧与和善理念的民谚、家训,融入纠纷调解工作,推动业委会通过微信群“精神晚餐”栏目推送、小区张贴,以文化涵养治理共识。
玉屏县法院构建的全链条纠纷化解体系是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基层治理中的生动实践。通过机制创新、党建引领、样板打造、诉源减量、人才合力、文化涵养等举措的多维协同,该院不仅有效破解物业纠纷治理难题,为玉屏县营造了良好法治环境,其可复制、可推广的实践成效,更成为铜仁市“八五”普法工作的典型经验,为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深入推进提供了宝贵范本。
编辑:董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