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对违规违法行为精准打击 “数字检察模型”让取证不再难

2023-07-20 15:16:21 来源:央视网
分享:
-标准+

2023年中国网络文明大会18日在福建厦门开幕,在7月19日举办的“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论坛上,与会嘉宾建议我国应尽快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强个人信息保护。

据统计,2022年我国大数据产业规模已达到1.57万亿元,同比增长18%。数据要素市场不断活跃,但同时也带来了个人信息泄露和滥用的风险。

       中央网信 国家网信办总工程师 孙蔚敏:随着经济社会数字化程度的加深,可能大家都能深刻感受到全球重大的网络安全事件、数据泄密的事件频频发生,如何加强数据安全治理,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已经成了数字时代的一个重大课题。

据孙蔚敏介绍,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网络数据安全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一方面要加强统筹协调,另一方面,相关主管部门要从严整治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行为,不断强化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和能力建设。

       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张雪樵:检察机关可以开展民事公益诉讼支持起诉,个人信息保护民事公益诉讼,能够克服私益诉讼中,个人与信息处理者双方实力不对等、维权成本高等困难,也可以适当弥补行政救济、刑事保护和现有其他机制在公益保护方面的不足。

据了解,近几年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实施,个人信息保护的力度也在不断加强,与会嘉宾认为,数据要素流通背景下,只有政府、企业和公民共同努力,才能确保个人信息的安全,数据要素市场才能够更加健康、有序地发展,同时也能更好地服务于广大公民和经济社会的进步。

最高检:“数字检察模型”让取证不再难

在2023中国网络文明大会举办的“网络法治”论坛上,最高检相关负责人介绍,全国检察机关研发应用“数字检察模型”达3000多个,初步形成了数字检察规模效应。

据最高人民检察院相关负责人介绍,2022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通过构建大数据智能算法模型,对相关案件数据进行自动筛查、比对、碰撞,排查出大量有价值的监督线索,有力促进了检察机关监督办案。

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技术信息研究中心副主任 冯涛:一年以来,全国检察机关研发运用取得成效的法律监督模型达3000多个,挖掘线索40余万条,监督成案12.3万件,初步形成数字检察规模效应。做得比较好的省、市依职权主动监督线索数量已经超过监督案件总数的50%。

据冯涛介绍,针对非法倒卖和储存劣质成品油偷逃国家税款、污染环境等原来取证据难问题,检察机关利用智能算法模型摸排车辆轨迹、空天时空数据以及装卸油的时间规律,解决了这类问题。据统计,2022年8月至2023年5月,地方炼油企业申报消费税1426.04亿元,同比增长42.6%,企业不如实申报消费税问题明显好转。另外,检察机关还通过运用医保基金诈骗大数据法律监督模型,实现了对医保领域违规违法行为的精准打击。

中国政法大学副校长 数据法治研究院院长 时建中:数据和数字技术去赋能我们的司法,另外一方面我们的司法要去对于数据和数字技术的行为进行规范,不仅仅提升在互联网领域的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实际上对于提高我们整个国家治理能力体系的现代化也是有极大的帮助作用。

编辑:迟明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