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服务保障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

访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代表

2023-03-07 15:54:0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图为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代表。

□ 本报记者 陈东升 文/图

党的二十大指明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强调要“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标注了法治在新时代新征程的新方位。地处改革开放先行地,浙江司法机关如何依法履职尽责,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浙江篇章提供有力服务保障?3月6日,在浙江代表团驻地,《法治日报》记者就此采访了全国人大代表、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院长李占国。

记者:浙江法院如何保持诉源治理工作走在全国前列,请介绍一下。

李占国:浙江法院紧紧围绕“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工作目标,持续深化政治建设、规范化建设、智能化建设和基层基础建设,形成了诉源治理的“浙江模式”、数字法院建设的“浙江经验”、营商环境的“浙江标杆”等一批在全国有影响的司法成果。

我们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2018年起分别在乡镇、县级和全省层面总结推广永康“龙山经验”、舟山“普陀模式”和“浙江解纷码”,积极助推“信访打头、调解为主、诉讼断后”县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构建起递进式矛盾纠纷分层过滤体系,最大限度把各类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2019年后法院收案数量逐年稳步下降,诉源治理成效日益显现。

记者:数字法院建设的“浙江经验”是浙江数字化改革的重大标志性成果,请问有哪些成效?

李占国:浙江法院认真落实最高人民法院“智慧法院”建设的部署,加快推进审判执行工作的数字化、智能化。在2017年8月设立杭州互联网法院和2018年推出“移动微法院”(现为“人民法院在线服务”)的基础上,我们加强“平台+智能”顶层设计,全面推进“平台化整合、无纸化应用、智能化赋能”三大改革,努力打造全生命周期司法平台、全时空在线司法服务、全流域智能司法模式、全方位变革司法制度的“全域数字法院”。目前已建成“一体化办案办公平台”,全省106家法院、1.5万名干警在同一平台上办案办公,每年为群众提供在线服务近5亿次。打造“浙江法院智慧大脑”,融合司法数据123亿条、司法案例635万个,构建法律知识图谱85个,推动人工智能与司法活动深度融合,办案效率提升14.1%。在线诉讼、异步审理、区块链存证、电子送达等浙江首创经验被最高法《人民法院在线诉讼规则》吸收。

记者: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浙江法院在改革创新上有什么工作思路?

李占国:浙江法院将加快推进新时代法院现代化建设,更好适应中国式现代化要求,今年主要深化“四方面改革”。

一要攻坚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四级法院审级职能定位改革试点,深化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深化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推动各项改革更加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相得益彰。

二要创新深化“浙江全域数字法院”改革。在统筹和贯通上再发力,在急用先行、实战实效上再用心,充分发挥“人人都是设计师”的优势,建强“法院大脑”,加快打造数字时代互联网司法高地。

三要助力深化基层治理现代化改革。巩固深化诉源治理“浙江模式”,大力建设“枫桥式人民法庭”,全面加强“共享法庭”建设,更好服务乡村振兴、共同富裕和基层治理现代化。

四要持续深化司法领域“当事人一件事”改革。力求用最少的程序解决人民群众的每一个纠纷,提高矛盾纠纷“源头解决”“实质解决”“一次性解决”工作成效。

记者:浙江地处改革开放前沿阵地,民营经济发达,浙江法院怎样做好服务保障?

李占国:浙江法院将以打造最优法治环境为着力点,让市场主体在法治轨道上放心投资、安心经营、专心创业。具体来说,着力打造“五个地”。

一是法护平安最佳实践地。全省法院要着力营造和谐稳定社会环境、着力维护良好市场环境、着力优化亲清政商环境,全力维护规范有序、积极有为、充满活力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民营经济司法保护标杆地。要坚定维护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财产权益、创新权益和自主经营权,激励企业提振信心、抢抓机遇、拓展市场、突围发展。

三是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示范地。要聚焦知识产权诉讼“举证难、周期长、赔偿低、成本高”问题,发挥“三合一”审判机制优势,强化全链条协同保护,全方位提升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

四是破产司法保护领先地。要加强破产审判专业化建设,健全破产府院联动机制,持续推进个人债务集中清理工作,助力浙江加快产业结构转型、新旧动能转换。

五是国际商事海事纠纷解决优选地。要深化涉外商事海事精品战略,强化企业海外权益保护,重视涉外法治平台建设,推动杭州、宁波国际商事法庭实质化运作。

本报北京3月6日讯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