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快法治政府建设

法律界代表委员热议政府工作报告

2023-03-07 10:03:13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 两会特稿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人民大会堂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政府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一切以人民利益为重,仔细倾听群众呼声,深入了解群众冷暖,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进而汇聚起推动发展的强大力量。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是今年工作重点,并明确了“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等多个具体任务。

多位法律界代表委员近日在接受《法治日报》记者采访时一致表示,无论是对过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的梳理总结,还是对于今年重点工作的部署安排,政府工作报告都很好地诠释了“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理念。

落实政策让人民群众更有获得感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今年发展主要预期目标,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

“人民有所呼,政府有所应。人民群众有没有获得感,有赖于政府的具体政策,并通过政策的实施,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地落实落细。”全国政协委员、北京市第四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李迎新说。

李迎新说,聚焦到法院工作,人民群众在诉讼过程中的急难愁盼问题也正是人民法院应该着力解决的难点和堵点问题,能不能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诉讼服务,能不能解纷成本更低手段更多效率更快,能不能及时兑现胜诉权益,这些也正是人民法院贯彻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的着力点。

报告在提到今年工作重点时提出,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大学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特聘教授马一德注意到,今年前两个月的消费回暖,带动了全年经济增长的预期好转。2月份中国制造业PMI为52.6%,这意味着中国“世界工厂”切回了熟悉的高速运转模式,也映射广大中小企业的预期回暖。

马一德认为,从供给侧发力改善消费条件,恢复和扩大消费,根本上要在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上下功夫,让老百姓有钱消费,同时完善“消费券”等政策,激发全社会消费潜能,推动形成增收入、促消费、稳就业、扩内需的良性循环。

加快立法保障数字经济健康发展

过去五年,数字经济不断壮大。而且,极有可能在未来继续保持强势劲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全国人大代表、九三学社中央法律专门委员会主任阎建国认为,数字经济在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带来全新的法律挑战,面对数字经济发展中的多种不确定因素,建立与其配套的社会治理体系尤为重要。

阎建国建议,加快推动数字经济立法,统筹细化各省市出台的数字经济促进条例,为国家层面法律的出台提供统一的实践检验标准。同时,加强规范监管数字经济平台运营,构建与数字平台特征相适应的政策性法律体系,防止平台垄断和资本无序扩张。

在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政法大学校长马怀德看来,数字化变革有助于推动法治政府建设,“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要充分利用数字化变革带来的机遇,加强数字技术赋能,完善数字化政务服务体系”。

马怀德认为,应进一步推动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建设深度融合,以法治方式提高政务服务效能与水平。建议整合各地既有政务服务相关规范,对实践证明行之有效、人民群众满意、经营主体支持的内容进行总结归纳。

进一步加快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五年来推进政府依法履职和治理创新,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律师协会监事长吕红兵长期担任不少地方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对政府“有权不任性”“用权受监督”的法律意识和行政活动有直接感受,“特别是政府在完善行政程序、规范行政执法裁量基准等方面做了不少工作,在重大决策、行政立法等方面注意倾听法律顾问意见建议,在行政复议制度改革、推进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等方面不懈努力,深有体会”。

吕红兵感受到,法治政府建设的持续推进,使经济社会活动更好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让广大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在新征程上,仍要持续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再上新台阶”。

马怀德认为,进一步加快新时代法治政府建设,要坚持问题导向,关注法治政府建设的薄弱环节,抓住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矛盾,回应法治政府建设的重大挑战。对此,他建议健全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全面履行政府职能。深化行政执法规范化建设,确保法律有效实施。畅通行政争议解决渠道,有效化解社会矛盾。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切实提高全社会法治观念。

编辑:刘一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