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易轶:用专业匠心重塑婚姻家事法律服务新标杆

2025-06-17 16:08:14 来源:法治网 -标准+

易轶,北京家理律师事务所(以下简称家理律所)创始人、主任,深耕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17年,亲办案件千余件。现任中国法学交流基金会婚姻家庭研究专项基金顾问委员会主任,中国家庭文化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华全国妇女联合会公益律师,第十一届北京市律师代表大会代表。

专业匠心:从个案到行业标杆的跨越

“婚姻家事律师不仅是法律工作者,更是家庭关系的修复师。”

易轶的职业起点始于2009年,彼时她在攻读法理学硕士期间,加入盈科律师事务所俞婧律师团队,成为国内首批专注婚姻家事领域的青年律师。这段经历为她埋下了“专业化”的种子。2016年,她创立家理律师事务所,以“只做婚姻家事案件”的定位,打破传统律所综合化模式,将业务细化为婚姻诉讼、继承纠纷、财富管理等六大板块,律所累计办理案件超4000起,单个案件标的额最高达10.3亿元。

专业立所 匠心为本

家理独创“石墨式培训体系”,通过师徒制与部门协作制,培养青年律师的法律实务与情商沟通能力。2024年,家理青年律师关爱机制获评“创新青年律师关爱机制典型案例”。在学术领域,易轶带领团队连续8年发布《婚姻家事法律服务行业白皮书》,深度解析离婚房产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界定等实务难题,其主讲的《离婚房产分割律师操作实务》《夫妻感情确已破裂认定规则十讲》课程,分别斩获2024年度点睛网选课量冠亚军。

律者仁心:让法律有温度,让分离更体面

“离婚不是失败,但过程可以是温暖的。”

执业初期,易轶目睹了太多因财产争夺、抚养权纠纷引发的悲剧:一卷卫生纸的分割争执、未缴电费的锱铢必较,甚至因矛盾激化导致的恶性事件。这些经历让她坚定:婚姻家事律师的职责不仅是解决纠纷,更要帮助当事人“体面结束,理性开始”。

创新服务,治愈家庭之痛。家理率先推出“家庭关系修复”服务,结合法律调解与心理咨询,探索矛盾化解的柔性路径。2024年,家理承办的“内地与香港跨境家事法律实务沙龙”,推动两地家事法互认与协作;其主办的“十大经典案例评选”活动,涵盖婚姻、继承、泛家事三大领域,为行业提供实务范本。

公益担当:以法律力量传递社会温度

“社会责任是专业价值的延伸。”

家理自成立起便将公益纳入核心使命。2020年,家理启动“护蕾行动”,通过儿童防性侵教育课程覆盖全国多所中小学;其“西藏江达互联网智慧普法平台”项目,以“法律咨询+远程培训”模式填补偏远地区法律援助空白。同年,家理因“察右后旗结对帮扶”案例入选“助力乡村振兴典型案例”,通过法律帮扶与物资捐赠,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落地。

反家暴先锋,为弱势群体发声。

作为反家暴领域专家,易轶多次接受多家媒体专访,解读家暴证据收集要点。2024年,她针对《关于加强家庭暴力告诫制度贯彻实施的意见》提出实务建议,强调视听资料、医疗记录等8类证据的规范运用,为受害者维权提供清晰路径。家理还联合社区开展公益普法,2024年获评北京市建外街道“优秀共建单位”,将法律知识送入千家万户。

行业引领:从专业输出到公众普法

跨界破圈,让法律走进生活。

易轶不仅是《法律讲堂》《第三调解室》的常驻嘉宾,更在2022年成为首位登上脱口秀舞台的中国律师。在《怎么办!脱口秀专场》中,她以幽默方式解析婚姻真相,全网播放量破千万,打破公众对律师的刻板印象。

建言立法,推动制度完善。

早在民法典草案审议期间,易轶便公开建议将“离婚冷静期”调整为“结婚冷静期”,倡导加强婚前教育以降低冲动离婚率;针对父母出资购房的财产归属争议,她提出“默认个人财产,例外共同所有”的界定标准,相关观点被多家权威媒体转载。

从业17年,易轶始终以“法律匠人”自勉。从个案代理到行业标准制定,从律所管理到公益践行,她以专业与温度重塑婚姻家事律师的职业内涵。正如她所言:“我们无法保证每个家庭永远圆满,但至少能让破碎的过程少一些伤害,多一份尊重。”未来,她将继续以匠心守护家的温度,用法律为幸福护航。(薛金丽)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