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普通人的机会

2023-09-15 17:07:51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在“双碳”背景下,随着“碳中和”这个概念的持续走热,与之相关的许多行业都被带动起来了。从实业公司到资本市场,从工业生产到种植养殖,从消费流通再到每一个普通百姓,都在好奇地讨论“碳中和”将给我们的未来带来什么收益。

回答是肯定的。在此,有必要再回顾一下“碳中和”的来龙去脉。所谓“碳中和”,其实是用市场化的手段,解决全球日益恶化的环境问题。可以把“碳中和”简单理解为:把人为排放的二氧化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消除其他市场主体(自然人、工商企业或政府组织等)排放的二氧化碳与消除的二氧化碳相抵消,就是“碳中和”。

2005年,欧盟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对纳入排放交易体系的产业和企业强制规定碳排放量,并向这些企业分配一定数量的排放许可权——欧洲排放单位(EuropeanUnionAllowance,简称EUA)。也就是说,如果企业能够使其实际排放量小于分配到的排放许可量,那么它就可以将剩余的排放权放到排放市场上出售,获取利润;反之,它就必须到市场上购买排放权。

欧盟率先成立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在全民提倡环保的背景下,迅速走红,并逐渐引发全民风潮,直至成为时代风潮。

1.世界富豪投身碳中和事业

碳中和不仅仅是一项生意,更是关乎全人类发展的百年大计。比尔·盖茨、贝索斯、马斯克、孙正义等世界顶级富豪,都积极投身碳中和相关事业,这当然有多方面的原因驱动,其中有精神层面的环保追求,也和巨大商业价值与发展前景分不开。谷歌是最早实现碳中和的科技巨头,2007年就实现了碳中和。

当时的谷歌首席执行官桑达尔·皮查伊说:“到今天为止,通过购买高质量的碳抵消品,我们已经消除了谷歌全部的碳排放,包括我们在2007年实现碳中和之前的所有运营排放。这意味着谷歌整个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现在是零。”谷歌与Engie集团签订协议,购买其在比利时Norther海上风电场1/4的发电量。谷歌将购买的海上风电电力,主要用于总投资3.9亿美元的谷歌比利时数据中心。

这笔交易是谷歌在全球范围内收购1.6吉瓦(1吉瓦=10亿瓦)可再生能源电力行为的一部分,涉及20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资产。在这之后,谷歌的可再生能源电力供应容量累计达到5.5吉瓦,排名全球第一,占其总用电量的40%以上。

Facebook排在第二。Facebook用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为其全球业务提供动力。到2030年,该公司承诺将在整个产业链上实现净零排放。

据特斯拉2020年财报显示,2020年全年总营收315.36亿美元,交付了49.96万辆车,净利润才7.21亿美元。对比之下,出售碳排放积分获益是15.8亿美元。由于特斯拉生产的是电动汽车,因此其拥有大量多余的积分可以出售给其他汽车制造商。

电商巨头亚马逊首席执行官贝索斯于2019年9月19日宣布一项“气候承诺”,预备在2040年前达成企业的碳中和目标,计划耗资1亿美元造林,斥资4.4亿美元采购10万辆电动面包车。

科技巨头苹果公司参与碳中和的知名举动,起始于一场新品发布会,当时的发布会上,苹果宣布取消iPhone附带的耳机和插头,将为生产和物流等环节每年减少200万吨的碳排放,相当于每年减少45万辆汽车。苹果早在5年前就悄悄做起了“碳生意”,卖绿色电力,早已成了苹果多元化收入中的有机组成。

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是一位坚定的碳中和践行者,他每年直接花费700万美元来抵消他个人的碳足迹。比尔·盖茨还投资了很多碳中和相关项目,在他看来,碳捕集、利用与碳封存技术是负碳技术的关键。如果不能从源头消除碳排放,那么就必须以间接的方式减碳。

2.国内积极布局

2020年12月31日,我国生态环境部公布《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规定了全国碳交易市场的交易原则、制度框架以及实施流程,明确于2021年2月1日正式生效,我国以发电行业为入口的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第一个履约周期正式启动。

国内互联网科技企业,本身就是用电大户,看到电力行业的碳中和变化,也在积极提前准备,比如先把用电量最大的数据中心实现绿色能源化。

腾讯、阿里、百度等知名国内互联网企业,在数据中心等节能管理手段上不断创新。腾讯的T-Block节能技术每年就能节省标煤3500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2.33万吨,相当于每年种下3.6万棵树。

阿里的“绿色IT”技术,能将数据中心的能耗降低70%以上,2018年至2020年三年间省下的电相当于一个中型水电站一年的发电量。

2019年百度在华北腹地开工建设的三个超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每10万台服务器年均节电超过1亿度,相当于10万户居民一年的用电量。

几家互联网巨头每年的清洁能源购买量也在逐年增加,2020年仅百度一家的签约风电数量就较上年增长50%,达到4500万千瓦时。

以科技公司为代表,兴建绿色数据中心和绿色办公楼,积极购买清洁能源电力服务,都是已经被证明的碳中和良好路径。除此之外,我国市场主体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也被分配了排放额度,超出额度也需要用相应的碳消除和碳交易来抵消。

结合科技企业和传统产业来看,我国的“碳生意”才刚刚起步,未来的细分路径会越来越多,商业和科技巨头,既然已闻风而动,那么这股巨大且缓慢的浪潮,最终可能与每个人都会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

(谢凤妹 黄秀华:《物权数字化——与碳金时代》专著编委、武汉物权数字化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成员,本文来自该书第七章第一节)。

编辑:武卓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