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未来目标锁定碳中和

2023-05-18 09:29:20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分享:
-标准+

国际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简称IEA)对于全球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分析了未来在全球太阳能、风能为主体的资源支撑得出的结论是:要实现碳中和目标,我们所具备的风、光资源为主体的非化石能源在资源量上是足够的。中国国家气候中心和其他多个研究团队的分析,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中国要实现“30·60”“双碳”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力争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特别是“60”碳中和目标,我们的风、光资源,从量上说是足够的,关键是实现路径、技术达成以及碳排放补偿机制的作用发挥。

对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碳中和研究院院长贺克斌认为,从资源依赖型经济走向技术依赖型经济,跟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方向完全一致。

在过去的经济发展中,煤炭、石油、天然气这种化石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而非化石能源可再生,所以在某种意义上讲解除了未来经济在发展当中的资源约束得到了解除,从资源依赖型走向技术依赖型。

为什么说是技术依赖型经济?因为大规模地利用风、光等非化石能源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是技术问题。我们需要逐步掌握这些技术、解决瓶颈问题,才能把这些可利用资源尽可能充分利用。

资源依赖型经济走向技术依赖型经济还意味着,如果按照我们现有模式,以化石能源为主体,那么煤炭储藏前五位国家的储藏量加在一起可能占全球储藏量的75%;而石油、天然气储量前五位的国家,分别占了全球储量的62%和67%,也就是说2/3至3/4的量可能集中在前五位的储量国。相比之下,虽然风、光等在可利用性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分布差异,但是相对于化石能源储量不均衡分布的局面,风、光资源在各个国家之间相对均衡得多。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未来在总的资源约束、总量足够的情况下,所有国家都有机会通过技术发展去争取风、光等非化石能源的应用。

对于中国来说,要实现“双碳”目标,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包括技术、产业、经济等多方面的问题。首先,中国的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且高碳产业占比很高,这使得我们在减排方面面临更多的难题。其次,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还需要面对发展经济、加速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等问题,而这些问题本身就会增加碳排放量。最后,我们要在更短的时间内实现“双碳”目标,这对于中国的经济、技术、产业等方面的转型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尽管如此,笔者认为,中国依然需要去抓住这个机遇,发展可再生能源技术,优化现有的能源结构和企业模式,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低碳发展道路,努力实现“双碳”目标。

(张城、毕修玮:《物权数字化——与碳金时代》专著编委、武汉物权数字化科学技术信息研究院成员,本文来自该书第二章第四节)

编辑:薛金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