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伟伦
9月19日,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法院召开“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典型案例”新闻通报会,通过梳理近年来西城法院审理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的总体情况,发布典型案例。记者从会上获悉,近年来,西城法院坚持产权保护原则,依法监督登记行为;树立协同联动理念,助推不动产登记争议预防化解;持续开展普法宣传,提升群众法律意识,以司法之力促推不动产登记行为依法、规范、高效运行。
据介绍,近年来,西城法院审理的涉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呈现出诉求类型集中,争议焦点明确;法律关系交织,事实认定复杂;面临多重利益诉求,价值平衡难度较高等特点。对此,西城法院积极发挥行政审判“保障私权、监督公权”的基本职能,坚持行政行为合法性审查原则,切实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物权,对于错误登记行为,依法予以纠正,维护产权制度的严肃性和公信力。与此同时,西城法院树立协同联动理念、助推不动产登记争议预防化解,对于基础民事法律关系存在争议的不动产登记行政案件,加强释法说理,鼓励引导当事人先通过民事途径明确权属,再通过更正程序解决登记问题,减轻诉累,从源头化解行政争议。
会上,西城法院通报了近年来审理的相关典型案例,在“警惕诈骗花样翻新,谨防房屋过户陷阱”案例中,明确了行政登记具有物权公示效力,如轻信谎言将房屋产权转移登记至他人名下,一旦被二次出售或抵押且在第三人善意的情况下可能造成难以挽回的物权损失;在“他人产权不容侵犯,恶意串通难逃更正纠错”中,介绍了不动产登记的更正登记程序,即权利人、利害关系人认为不动产登记簿记载的事项有错误,可以申请更正登记。
对于审判过程中发现的相关问题,西城法院建议,不动产登记机构要切实履行审查义务,构筑虚假登记“防火墙”,严格依据法律规定以及不动产登记操作规范、标准、惯例和技术能力履行合理审慎审查义务,同时应注重科技成果运用,打造技术“防御盾牌”,逐步建立部门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探索实现公安、民政等跨部门实时交叉验证。
编辑:李晓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