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盗贼夜间挖掘古墓 民警机智夹击擒拿

2025-04-29 23:13:12 来源:人民公安报 -标准+

2024年12月9日,陕西省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在市局刑侦局的支持下,抓获涉嫌挖掘古墓葬犯罪嫌疑人3名。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均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无人机发现盗墓轨迹

2024年4月初,西安市公安局刑侦局获取一条线索:家住香积寺、石佛寺附近的3名男子,每日拿着锄头和铲子等物品,半夜出门、次日凌晨回家,疑似挖掘古墓盗窃文物。接到线索后,西安市公安局经开分局刑警队联合市局刑侦局展开调查。

“我们当时就考虑,该团伙作案地点集中在西安市长安区这两个城中村附近,他们可能就是当地人,我们利用‘警社共治’机制,得知有3人近期频繁纠集在一起昼伏夜出,经过蹲守,我们确定了3名嫌疑人为王某、赵某和郑某。”经开分局刑侦大队大队长东新平说。

根据案件大致划出的线索范围,专案组民警展开走访调查。在香积寺、石佛寺周围,民警发现周边有大片无人看守的树林,作案地点很可能就在树林里。

为迅速摸清情况,民警启用警用无人机展开侦查。在长达3个多月的摸排蹲守、侦查取证后,专案组民警摸清了3人的活动规律:他们每天晚上10时许出门,沿着树林一路往南直至秦岭山脚下踩点,然后开始挖掘。

2024年9月,专案组民警准确掌握了该犯罪团伙的人员构成、作案规律和收赃网络等情况。

锁定3名犯罪嫌疑人

“经过多次蹲守,我们发现3名犯罪嫌疑人日常出行都是依靠电动自行车。”经开分局刑侦大队副大队长汪远说。2个村子,上百户人家,民警们几乎了解了每一家的电动车型号、颜色。但奇怪的是,在警用无人机侦查过程中,没有任何一辆曾出现在案发现场。

考虑到从居住地到挖掘古墓的犯罪现场,3人都骑电动车前往并不符合逻辑,开车可能是他们的首选。于是,专案组民警按照3人居住地及盗墓挖掘处之间的距离进行测算,找出3人经常出行的多条路线,驾驶多辆私家车往返侦查、摸排。

“你们有没有觉得行车记录仪里出现的这辆灰色轿车非常奇怪,它的行车路线和咱们的摸排路线高度吻合。”2024年10月20日,在案情分析会上,一条线索被提出。果不其然,民警经过分析,发现这辆灰色轿车每天晚上10时准时出现在郑某家门口,20分钟后又出现在王某和赵某家附近,随后停放于挖掘古墓的犯罪现场周围,极其隐蔽。

民警调查得知,该车的所有人为郑某妻子。这一突破,让案件柳暗花明。至此,该挖掘古墓盗窃文物犯罪团伙的全链条被公安机关掌握。

前后夹击抓捕窃贼

2024年12月9日,一场集中抓捕行动在长安区悄然展开。警用无人机侦查发现,3名犯罪嫌疑人当晚盗窃一尊唐代陪葬陶鼎。在王某家门口的小路上,一辆熄火的中型面包车停放于路口,而另一辆越野车则停在附近。

车上的专案组民警静待犯罪嫌疑人“入网”。“为确保万无一失,我们决定将抓捕点放在王某家门口的单行路,以前后夹击的方式,保障抓捕过程中民警和犯罪嫌疑人安全。”参与抓捕的民警贾旭博说。

2024年12月9日凌晨3时,那辆深刻在民警脑海中的灰色轿车缓缓驶入小路,只见副驾驶座位上王某正手舞足蹈庆祝着“战果”。突然,中型面包车车灯亮起,当郑某以为是错车时,身后的越野车也逐渐顶上。

“警察,下车!”民警嘹亮的声音划破夜空,王某、郑某和赵某瞬间惊慌失措。随即,民警从灰色轿车上缴获被盗掘的唐代陪葬陶鼎。经审讯,3人承认了其盗掘古墓的犯罪事实,并指认多处作案盗洞。

经文物及古墓葬保护专家初步勘定,犯罪嫌疑人指认的盗洞均系古代墓葬,具备较高的艺术文化价值及历史研究价值。目前,3名犯罪嫌疑人被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胡 杰 刘有森)

编辑:张守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