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张继秋:神秘岗位上的“百优刑警”

2022-08-15 16:25:19 来源:法治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罗莎莎 通讯员曹钰华 王鹏飞

张继秋,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指导员。自2009年7月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他在这个带着几分神秘色彩的岗位上一干就是10年,将自己磨练成了一名追求案件真相的刑事技术“尖兵”。从警13年,他先后荣立个人二等功两次,个人三等功两次,获全省公安“百优刑警”、江苏好人等荣誉称号,以及南通市五一劳动奖章。

1998年9月29日傍晚,南通长途汽车站附近一美发店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女老板被当场杀死,女店员被打伤,侥幸逃过一劫,而凶手却自此消失在警方的视线。

最重要的证据就是民警从现场提取的一枚残缺的掌纹,多年来,受各种条件所限,警方迟迟未能锁定犯罪嫌疑人的真实身份。2019年,江苏省公安厅刑警总队从全省公安刑侦部门抽调精干力量开展命案积案攻坚,张继秋被选中成为其中一员,肩负着攻坚南通命案积案的重任。

一次次比对,一次次失败,但张继秋并没有放弃。2019年4月18日晚上10点左右,张继秋临下班又想起“9·29”专案的那枚掌纹。“虽然多次比对,因掌纹条件有限,一直没有进展,但我觉得有些特征点可以重新标记,另辟蹊径。”想到就干,张继秋立即将“9·29”专案现场掌纹重新编辑掌纹特征,经过数十次比对,结果成功比中江苏响水籍男子邵某能。

按捺住心中的兴奋和激动,张继秋又多次复核比对,最终确认无疑,现场留下的这枚掌纹属于邵某能。得到这条重要线索后,南通公安迅速展开深入侦查,历经数月艰苦工作,成功破获这起22年前抢劫杀人案。

面对枯燥的工作,张继秋十年如一日地坚持和努力。“最大的幸福就是看着案件在系统内由‘未破’刷新为‘已破’,再苦再累都值了!”张继秋说。

2012年底,张继秋从通州区公安局刑警中队调至通州区公安局刑警大队技术中队,负责指纹比对工作。痕迹检验专业出身的他以为专业对口,会很快上手,但实际工作后却发现,事情并不是这么简单。

“刚来的时候,一天只能比对十几个指纹,一个指纹中有少则六七个、多则十几个的比对点,需要通过显微镜放大后仔细观察,效率慢、成功率低一度困扰着我。”说起当初经历,张继秋显得十分淡然。

实际上,张继秋为自己的比对速度和低成功率十分焦急。为了提升速度和成功率,他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一天,每枚现场指纹必须编辑比对三遍,每一枚指纹比对有100个候选结果他都要一一看过。他还不断阅读指纹专家发表的文章,不断学习先进的比对方法,不断实践和总结工作经验。

在张继秋的眼里,每枚指纹都是揭开案件真相的“钥匙”,为案件侦破指明方向。他靠着坚韧与细致,从一枚枚残缺的指纹中找出真凶,他曾连续3年被公安部通报表彰为“优秀指纹员”。

2017年11月,张继秋代表南通市公安局参加全省公安机关指纹比武竞赛。赛前集训,每天上午进行盲测3小时,下午进行讲评,晚上继续强化训练。尽管每天都要面对高强度的训练,但他都咬牙坚持下来。最终,张继秋获得了全省公安指纹比武竞赛第一名,被评为“全省全警练兵竞赛活动业务标兵”,荣记个人二等功。2018年12月,他入选江苏省指纹专家人才库。

2021年12月16日傍晚,通州区公安局城区中队接到报警称,在通州客运站往西,一位年近七旬的妇女驾驶电动自行车与他人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交通事故,对方当事人佯装带领受害人去医院救治,后行驶途中逃逸,加之事故发生时段为下班高峰期,车流较大,导致现场变动,痕迹物证破坏严重。

之后,办案民警第一时间调取了沿途的视频监控获取到行车轨迹,但由于监控设备条件受限,始终未能捕捉到逃逸者的清晰照片,案件一时陷入僵局。于是,抓获肇事逃逸人的希望寄托在了张继秋身上,经过紧张细致的工作,穷尽所有比对方法,最终锁定了犯罪嫌疑人。

2021年公安部组织开展查找被拐失踪儿童的“团圆行动”,在这项以“爱”为名的专项行动中,通州区公安局组织专班开展相关工作,张继秋带领技术中队民警认真细致梳理线索,重复几百次甚至上千次地进行指纹及DNA比对,为的就是不放过一点希望,他说:“多少个家庭因为孩子被拐而支离破碎,既然我有希望帮他们团圆,那不管做多少努力都是值得的”。2021年10月29日,河南新乡66岁的吕先生在张继秋等人的努力之下与南通市通州区石港镇98岁的亲生母亲完成了一次跨越66年的重逢。

编辑:温远灏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