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各地法院深耕诉源治理优化基层法治土壤

延伸司法服务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2022-07-22 20:17:32 来源:法治网 作者: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杜洋 见习记者刘洁

甘肃省静宁县农民果品收入占年收入的70%以上。为妥善处理涉苹果产业矛盾纠纷,静宁县人民法院在位于苹果主产区的雷大人民法庭设立全省首个苹果产业巡回法庭,年审理涉苹果产业案件600余件,做实诉源治理工作,促成大量诉讼案件以调解、撤诉方式结案,切实解决了一批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群众切身利益的急难愁盼问题,被乡亲们亲切地称为“苹果法庭”。

“人民法院推进诉源治理,对于社会矛盾源头预防和化解具有特殊的‘桥头堡’作用,是乡村振兴背景下满足人民群众多元解纷需求的一项重要供给侧改革。”北京师范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王洛忠告诉《法治日报》记者。

近年来,各地法院深入推进诉源治理工作,坚持以调促和、调解优先和源头化解纠纷,进一步延伸司法服务,最大程度保护农民利益,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为乡村振兴增效赋能。

联动调解

营造良好法治环境

黄某与陈某于2013年相识并共同生活,两人未婚育有一女。2017年,双方结束同居关系后约定孩子归黄某抚养,但孩子事实上一直由陈某父亲抚养照顾。现黄某主张孩子的抚养权,双方为此发生争执。

为妥善处理纠纷,福建省上杭县人民法院才溪法庭副庭长赖小华多次到当事人家中了解情况,并运用家事民情调查工作机制,将“调查走访”与“多元化解”并轨并行,联合当地村委、司法所等部门,对案件当事人释法明理,最终促成该案达成调解,妥善解决了孩子抚养问题。

近年来,才溪法庭立足“民情调查+解纷”,推进“乡融庭”建设,联合多方力量,全面了解案件具体情况,将家事民情调查贯穿纠纷治理工作始终,成功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营造了良好的乡村法治环境。

各地法院结合地方实际、创新工作机制,联动构建多元解纷“共同体”,推动群众力量和司法资源有效衔接,助力创建和谐乡村环境。

今年4月底,山东省临沭县人民法院选派9名具有丰富审判和调解经验的法官,实现辖区“一镇街一法官”全覆盖,并组织21个基层治理单位和165名网格员入驻人民法院调解平台,靠前协助开展矛盾纠纷化解、提供法律咨询、进行普法宣传等,为建设“无讼村居”提供法治保障。

临沭县法院院长王冠龙告诉记者:“‘一镇街一法官’工作机制有效整合了镇街、村居调解力量,实现了纠纷联排、力量联动、矛盾联调,为描绘更加和谐优美的乡村画卷提供了强有力的司法服务和保障。”

“用法治声音为乡村振兴护航,是法院人的责任,也是青年人的担当。能够成为服务队的一员,参与到乡村振兴这一伟大实践之中,我深感荣耀。”江苏省如东县人民法院洋口港人民法庭副庭长、乡村振兴青年法治服务队队长刘宇说。

乡村振兴青年法治服务队由40周岁以下青年法院干警组成,通过报名自荐、组织选拔等程序招募成员,是如东县法院助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重要力量。

自去年11月成立以来,乡村振兴青年法治服务队通过录制精品课程、上线“网格课堂”等方式,面向网格员和法律明白人开展“量体裁衣”式培训指导,有效提高了其依法化解矛盾纠纷的能力水平。

精准施策

护航乡村产业发展

2020年,重庆果商李某收取了静宁县仁大镇东湾村果农王某某价值18万元的苹果。不料受市场低迷行情影响,李某长时间无法支付钱款。

2021年,苹果产业巡回法庭法官得知此事后,通过多方打探消息找到李某,经多次调解,帮助双方厘定合理的收购价格,促成李某当场支付钱款,并收购了王某某手上现有的苹果。

静宁县法院院长徐建平告诉记者:“县里在各村设立法官工作室、涉苹果产业诉前调解中心,及时化解果商运输车辆被堵、果品企业劳动争议等矛盾纠纷,将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通过深化诉源治理,提升审判质效,静宁县的苹果产业发展良好。

当前,各地法院抓早抓小、应排尽排,落实乡村产业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机制,以创新诉源治理工作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2月,北京冬奥会期间,福建省德化县生产的陶瓷类“冰墩墩”“雪容融”吉祥物风靡全球,向世界展示了陶瓷匠人的精湛技艺。

“为保护生产陶瓷吉祥物企业利益,我院在省内首创‘进园入企’诉讼辅导机制,选取部分制造商作为首批诉讼辅导对象,第一时间引导企业依法维权,有力提升了保护奥运标识知识产权的意识和能力。”德化县人民法院院长黄小康说。

德化是“世界陶瓷之都”,为助力陶瓷业高质量发展,德化法院出台原创守护十项举措,在陶瓷产业聚集区——中国茶具城成立法官联络室,因地制宜开展法官“一对一”走访辖区民营企业等活动,健全“法律风险点+典型案例”提示制度。

据悉,德化法院已将非诉讼纠纷解决理念导入陶瓷产业发展,聚合“企业、协会、政府、司法、社会”五方力量,在中国茶具城创建“党建+无讼园区”,组建园区解纷队、绘制解纷路线图,推动3批次100余件非讼纠纷圆满解决,以诉源治理促进产业发展。

“促进纠纷有效和顺畅地向诉讼外其他解决方式分流,保证了乡村企业的商业纠纷可以快速有效地解决,避免了形成诉讼后企业可能出现的运营风险。”王洛忠认为,诉源治理工作有效推动了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切实满足了乡村振兴和基层社会的治理需求。

以案普法

助力文明乡村建设

乡村振兴,离不开良好的乡风文明。而做好诉源治理工作,恰恰有助于提升群众法治意识,营造浓厚的乡村法治文化氛围。

“悟空捆绑奔波儿灞,切不可非法拘禁他人;奔波儿灞偷沃柑,盗窃可是违法犯罪行为……”为保护“武鸣沃柑”品牌,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武鸣区人民法院借用经典名著《西游记》元素,推出普法系列短剧,在寓教于乐中传播法治理念。此外,法院还将法律知识与壮族山歌融合,在圩日、节日邀请果农对唱。

“我们开设了‘网络法治小论坛’,邀请‘族老’与主办法官共同普法说理、答疑解惑,携手培育乡村‘法律明白人’。”武鸣法院审判管理办公室主任梁俊星告诉记者,为进一步提高农户法治意识,法院还开设“沃柑法律培训班”,农闲时节深入村屯以案释法、以案学法,提升群众法律意识。同时,积极联系村“两委”,指导完善村规民约,共建无讼少讼沃柑村屯。

如东县法院持续推动“类型化”精准治理,加大调查研究,积极研判不同类型案件诉因,改变“一剂药方治百病”的粗放型治理思路。加大巡回审判工作力度,实现类案示范化解,2019年以来开展巡回审判逾300多场。

“针对近年来纠纷多发易发的情况,我们组织开展‘幸福家庭讲堂’,用身边的事例引导群众摒弃不良风气,各类案件得到有效控制,并以法官讲堂涵养文明乡风。”如东县法院院长杨德华介绍道,婚姻家庭类案件数量从2015年的1600多件,下降到近年来的不足1000件,乡风文明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各地法院开展诉源治理工作,在诉讼的初始源头推进基层善治,止纠纷于未发,提升群众法治意识,树立了文明乡风,为乡村振兴营造了良好环境。”王洛忠说。

编辑:温远灏

审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