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法援惠老暖民心 守护最美“夕阳红”

2025-11-06 16:20:01 来源:中国网 -标准+

近日,一份沉甸甸的国家级荣誉花落肥西——安徽省合肥市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成功摘得2025年全国“敬老文明号”称号。多年来,肥西法援人以“让每一位老人都感受到法治的温暖”为初心,精心打造老年人权益保障“暖心工程”,构建起覆盖全面、服务便捷、温情满满的老年法律服务体系,用法治力量为“夕阳红”筑牢幸福防线。

织密三级服务网 实现法律援助“零距离”

“不出村就能解决赡养纠纷,这服务真是送到了我们心坎上!”家住肥西县山南镇的张大爷握着村法律顾问的手表示致谢。这温暖的一幕,正是肥西县“县—镇—村”三级法律援助网络精准发力的缩影。

为打通服务老年人的“最后一公里”,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构建起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法律服务矩阵:在14个乡镇(园区)实现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全覆盖,为每个村居配备专属法律顾问,让老年人在家门口就能获得专业法律支持;在县法院、检察院、劳动仲裁委等8个关键场所设立法律援助值班点,由资深律师轮流“坐诊”,实现纠纷化解与法律服务的无缝衔接。这种“阵地化+网格化”的布局,彻底改变了老年人“维权跑断腿”的困境。自2022年以来,该中心已累计办理涉老法律援助案件300余件,提供法律咨询2000余人次,真正实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有人帮”的服务承诺。

创新情景化普法 推动法治意识“入民心”

“大家可别轻信‘免费体检送保健品’的套路,这都是诈骗分子的常用伎俩!”在上派镇法治公园的树荫下,志愿者用地道的肥西方言讲解着养老诈骗案例,引得老人们频频点头。而在县老年大学的“银龄普法课堂”上,退休司法干警正用通俗语言解读遗嘱公证知识;在乡镇集市里,志愿者递出的《法律服务便民联系卡》上,12348法律服务热线与村居法律顾问联系方式清晰明了……

针对老年人认知特点,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摒弃传统说教式普法,创新推出“拉家常式”普法模式,将法律课堂搬到公园、社区、老年大学等老年人集中的场所。从防范电信诈骗、养老理财陷阱到解读赡养义务、遗产继承等高频法律问题,普法内容精准对接老年人需求。2022年以来,全县已开展各类法治宣传活动40余场,发放宣传材料与普法用品5000余份。“学了遗嘱公证知识,心里更有底了,以后办事就知道找谁了!”听完讲座的李奶奶的感慨,道出了众多老年人的心声。

推行“四心”服务法 让维权过程“有温度”

“70岁以上老人优先办理,行动不便的我们上门服务!”在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大厅,接待人员的告知和承诺彰显着对老年人的特殊关爱。针对老年人行动迟缓、维权能力较弱等特点,中心创新推行“四心办”服务法,用细节传递法治温情:

热心办:开通70岁以上老人“三优先”绿色通道,实现受理、指派、办理全流程提速,平均办理时限缩短30%;暖心办:变“坐等申请”为“主动上门”,为失能、独居等特殊老人提供上门受理、代写文书等“家人式”服务;用心办:联合公安、妇联、民政等部门建立涉老纠纷协同调处机制,对赡养、家暴等复杂纠纷实行“一站式”化解,成功率达95%以上;尽心办:组建专业化涉老法律服务团队,根据律师特长精准指派案件。同时通过案件评查、电话回访等全程监督,确保服务质量,案件优秀率逐年提升,群众满意度连续三年保持在98%以上。

“全国‘敬老文明号’不仅是荣誉,更是沉甸甸的责任。”肥西县法律援助中心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中心将以这份荣誉为新动力,进一步优化服务流程、拓展服务领域、深化多部门协同、加强数字化适老服务,为构建老年友好型社会注入源源不断的法治力量。(文/戴晓玲 肥西县委宣传部供图供稿)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