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泉益邻”:汇聚青春力量 共绘司法为民新篇章

济南市创新高校法律援助志愿服务模式

2025-10-22 10:22:04 来源: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 -标准+

为深化困难群众法律援助维权工作,山东省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以“泉益邻”品牌建设为引领,聚焦“有、优、安、智”四字要诀,着力构建覆盖全面、要素齐全的便民服务体系。其中,“泉益安邻”通过整合服务力量、提升服务效能,积极探索法律援助与高校法治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新路径,引导法律专业大学生在服务民生、传播法治、促进和谐的实践中增长才干、彰显担当,为深化法治社会建设提供了有益实践。

夯实组织基础,打造专业志愿服务队伍

一是建强队伍。济南市将高校法律援助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出台大学生志愿者服务队实施方案,明确七类服务项目。以高校工作站为依托,通过公开招募、合作共建等方式,组建了一支覆盖13所高校、规模达3000余人的大学生志愿者队伍,与机构人员志愿队伍、律师志愿队伍协同发力。二是规范管理。设计制作“泉益邻”品牌标识和志愿服务着装,增强归属感与品牌辨识度。建立律师资源跨区域调配机制,依托法律援助办案律师库,优化资源配置,确保志愿服务在各级法律援助机构指导下有序开展服务。三是加强培训。定期组织暑期专项培训,采用“线上+线下”方式,系统解读《法律援助法》,邀请优秀律师结合“套路贷”、信用卡诈骗等典型案例授课,累计培训300余人次,有效提升大学生志愿者的法律素养和实务技能。

搭建多元平台,促进志愿服务精准高效

二是加强阵地建设。在山东建筑大学、山东政法学院、济南大学、长清区大学城等高校设立法律援助工作站13个,联合6家律师事务所作为协作单位,建立“法律援助便民直通车”运行机制,将志愿服务延伸至社区、乡村等基层一线。二是搭建智慧平台。研发推广“泉益邻”微信小程序,集成志愿服务注册、活动报名、服务记录查询等功能,依托数据赋能,自动关联志愿者资源与群众需求,实现服务任务动态推送、智能匹配,确保志愿者参与有途径、服务群众有方向。三是促进协同交流。组织山东师范大学志愿者与律师代表就刑事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等实务前沿问题开展交流研讨,促进理论实践融合。

深化实践赋能,构建志愿服务长效机制

三是精准普法宣传。结合重要节点,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参与便民直通车进基层、“泉益邻”法援惠民生专项活动,深入社区、乡村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发放资料、以案说法等形式,宣传法律援助制度、讲解法律知识,助力提升群众法治意识。今年以来,便民直通车进基层177次,法律援助乡村行22次,组织发放宣传资料7000余份,服务群众2万余人次,200余人次高校师生参与志愿活动。二是深化专业实践。鼓励支持齐鲁工业大学等高校志愿者,在校内组织开展模拟法庭活动,选取典型刑事案例,由志愿者们分饰审判长、公诉人、辩护人等角色,展开激烈辩论与对抗,完整再现庭审流程,提升学生法律程序理解与实务技能。三是促进学用相长。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到法律援助中心服务窗口、热线接待平台进行实习,体验咨询接待、案件辅助办理等一线工作,提升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积极推动律师走进校园,为临毕业法学专业大学生提供就业指导,提升权益保护意识,帮助他们更好走向社会,形成了实践育人与服务社会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泉益邻”品牌有效整合了高校法律资源,构建专业高效的法律志愿服务体系,用法治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下一步,济南市法律援助中心将持续深化“泉益邻”品牌建设,凝聚社会共识,加强志愿管理,完善激励保障机制,提升服务质量与效率,为困难群众提供更加便捷、优质、高效的法律援助服务。

编辑:刘海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