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陈蒿
亥时的成都,夜幕渐深却烟火正炽。晚上九点到十一点,抚琴夜市的香气漫过街巷,梁家巷的餐馆人声鼎沸,中医大省医院地铁站的人流带着白日的疲惫匆匆归巢。在这份热闹与喧嚣的背后,四川省成都市金牛区公安巡警大队的民警们身着藏蓝警服,穿梭于夜色之中,用脚步丈量平安,用坚守温暖星光,成为亥时最可靠的“平安密码”。
抚琴夜市里的“烟火护卫”与暖光
晚上九点,抚琴夜市迎来一天中最热闹的时刻。美食摊位前排起长队,食客摩肩接踵,烤串的滋滋声、商贩的吆喝声交织成最鲜活的市井乐章。快反巡逻小组民警杨俊和辅警小吴的身影在人群中格外醒目,他们步伐沉稳,目光扫过每一个角落,时而为游客指引路线,时而提醒店家规范用电。
“警察同志,我的钱包不见了!里面有身份证和刚取的看病钱!”一位白发老人焦急地拉住杨俊,双手微微颤抖。杨俊立刻扶老人到一旁的休息区坐下,轻声安抚:“大爷您别急,慢慢想,最后一次摸钱包是在哪个摊位?”老人回忆起在一家酸辣粉摊付款后就没再注意,杨俊随即分工:小吴留在休息区照看老人,自己则迅速联系指挥中心调取摊位周边监控,同时沿着老人走过的路线排查。
监控显示,老人付款时钱包不慎滑落,被身后一位穿灰色外套的男子捡走,男子正往夜市东侧出口走去。杨俊立刻快步追赶,在出口处拦住男子,礼貌说明情况后,男子略显局促地拿出了钱包。当杨俊把钱包交到老人手中,老人数着里面的现金,激动地说:“真是太感谢了,这钱是给老伴买药的!”杨俊笑着叮嘱:“以后出门把贵重物品放贴身口袋里,有事随时喊我们。”转身回到夜市,他的提醒声再次响起:“大家看好随身物品,注意安全!”这声叮嘱,为热闹的烟火气装上了无形的“安全阀”。
深夜餐馆旁的“安宁守望”与守护
九点半的梁家巷餐饮街,各家馆子座无虚席。PTU巡逻组民警易磊带着队员们正沿着街道巡逻,反光背心在路灯下格外醒目。刚走到一家火锅店门口,就看到两桌客人因为座位问题吵得面红耳赤,酒瓶碰撞的声音引得路人纷纷侧目。
“大家冷静点,有话好好说!”易磊立刻上前隔开争执的双方。其中一位穿黑色外套的男子情绪激动:“我们先占的位置,他们非要抢,还推人!”另一方也不甘示弱:“这桌明明是空的,你们半天没人坐!”易磊先让店员调取监控确认座位归属,又耐心劝说:“都是来吃饭的,图个开心,犯不着为这点事伤了和气。”
得知黑衣男子一行是来为老人庆生,易磊灵机一动:“老板,能不能帮忙加张桌子?我们帮着搭把手。”店员立刻答应,队员们也主动上前搬桌椅、摆餐具。看着重新热闹起来的两桌客人,火锅店老板感慨道:“每次你们来巡逻,我们心里都踏实。上次有醉汉闹事,也是你们几分钟就处理好了。”
易磊笑着摆摆手:“只要大家能安心吃饭,我们多走几步路、多劝几句话都值得。”巡逻队继续前行,月光把他们的影子拉得很长,街边的商户纷纷抬手致意——这队藏蓝身影,早已是深夜餐饮街最安心的“定盘星”。
地铁站口的“平安灯塔”与温情
晚间十点十三分,中医大省医院地铁站的出口依旧人流不断。摩巡组辅警杨金山刚疏导完拥堵的非机动车,就看到一位拄着拐杖的老人在台阶旁徘徊。他立刻停下车上前询问:“大爷,您是要去哪儿?需要帮忙吗?”
老人耳朵有点背,杨金山凑近了连问几遍才听清,老人是来医院复查的,记错了返程时间,现在没赶上公交车,又不知道怎么打车。杨金山看了看老人手里的病历本,上面写着住址在三公里外的小区。“大爷,我送您回家吧,您坐稳了。”他小心地扶老人坐上巡逻摩托车的后座,又找了件雨衣给老人披上挡风。
十分钟后,摩托车停在小区门口,老人的儿子早已在楼下等候,握着杨金山的手再三感谢:“真是太麻烦您了,这么晚还特意送我爸回来。”杨金山只是笑着叮嘱:“以后老人出门,最好给带个联系卡,有事儿随时打110。”
晚上十一点,亥时的钟声悄然划过。从市井烟火到交通枢纽,藏蓝身影走过的每一步,都藏着对“守城市烟火,护一方平安”的践行。正如一位民警在执勤日志中写的:“亥时是工作与休息的交替,我们站在这交替的节点上,守护的不仅是平安,更是这座城市的温度。”这些深夜里的坚守与微光,汇聚成四川公安夜间防控的坚实防线,让每一个成都的夜晚,都在平安中安然入梦。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