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号 手机版| 站内搜索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四川蒲江法院巡回法庭进村,巧解土地纠纷护产业

2025-08-28 13:57:17 来源:法治日报-法治网 -标准+

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李慧琴 袁玉钊

陈某承包了李某家10亩土地用于种植本地果品,后转让给刘某并签订《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刘某支付转让款88000元。在合同履行过程中,刘某发现该地块上已有他人在劳作,该土地承包经营权存在争议。双方协商解除合同,约定陈某退还转让款并支付违约金共计10万元。陈某仅退还3万元后便拒绝支付余款,矛盾激化,昔日好友,对簿公堂。此案不仅关乎二人多年友谊的维系,更关系果园正常经营及当地果品产业链的稳定与发展,四川蒲江法院高度重视,决定将庭审现场“搬”至纠纷发生地,力求查明实情、就地化解。

庭审中,合议庭聚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签订背景、解除原因及退款赔偿金额等核心争议,组织双方充分陈述、举证,展开诉辩交锋,在查明事实、厘清法律关系的基础上,法官坚持“调解优先”原则,从法、理、情多角度出发,积极组织双方进行调解。

法官向双方当事人清晰阐释了土地经营合同的法律效力,明确指出了违约行为可能带来的法律后果,引导双方尊重契约精神;深刻剖析土地对果园发展、果品产业繁荣及果农利益的重要性,强调维护产业链稳定的意义,引导双方着眼大局,互谅互让;同时提醒陈某,与李某的纠纷可依法维权。

经过法官耐心细致的释法明理,双方最终达成调解协议,被告承诺在约定期限内退还剩余转让费及资金占用利息。调解协议的当庭签署,不仅为这起纠纷画上圆满句号,更让双方当事人卸下“包袱”,为果园正常经营和果品产业链的稳定运行扫清了障碍。

巡回法庭设在村社,吸引了附近村民旁听。法官将庭审现场变为生动的“法治公开课”,围绕土地承包经营权转让原则及环境资源交易规则,法官结合案情深入浅出地普法,并现场发放涉果品产业、环境资源保护纠纷典型案例,普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切实增强了群众环保意识与法治观念,推动生态司法理念在乡村落地生根。

此次巡回审理,是蒲江法院以特色审判、下沉服务、精准普法助力生态环境保护与乡村产业振兴的生动实践。未来,蒲江法院将继续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不断创新生态司法保护举措,以更坚实的司法保障守护绿水青山,赋能产业兴旺,为绘就美丽中国新画卷贡献司法力量!


编辑:牛文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