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治日报全媒体记者 马利民 通讯员 宋彬彬
2025年,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人民法院积极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妥善执结涉企纠纷321件,执行到位1.88亿元,依法保护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构建法治化营商环境,为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司法服务和保障。
坚持源头化解纠纷,优化涉企司法服务
蒲江县人民法院执行局与审判业务庭定期走访辖区企业,召开“执有所应”企业家面对面座谈会,收集企业关于执行方面的需求清单,及时协调解决,并定期回访、跟踪落实,确保需求“有回应、有解决”,为企业提供靶向性法律指引,有针对性地提出可行的执行司法建议,提供精准司法服务。
数据显示,2025年至今,通过线上线下持续为企业提供法律咨询50余次。
开通涉企绿色通道,规范涉企执法司法
蒲江县人民法院执行局持续开展涉民营企业申请执行案件专项执行行动及规范涉企执法司法专项行动,梳理涉企执行案件,分类建立台账,制定执行实施方案,规范涉企执行,推进涉企执破融合,集中清理拖欠企业账款,与公安等部门加大查人找物力度,有效延伸执行力。
2025年,执行局通过采取“冻结+说服到期的第三方债权履行”的策略,促成第三人主动履行到期债务850余万元,使胜诉民营企业的合法权益得以高效兑现,并收到企业锦旗致谢,认真落实了民营经济促进法保护民企财产权和债权实现的要求,精准破解执行难,护航民企生存发展。
精准区分失信失能,开展企业信用修复
开展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机制,构建“双轨制”信用修复机制。法院内部制定一册两表,即《关于精准区分“失信”与“失能”操作手册》、失能情况评估表与失信情况评估表,明确6类失信、4类失能情形标准。
同时,创新失信分级管理,48家企业纳入失信,以执行威慑力倒逼被执行企业履行义务,促进涉企执行和解10件,同时制定《失能听证程序操作规范》,规范失能听证程序,符合失能条件的,经“书面承诺—告知申请人—组织听证”程序认定后,法院依法终结执行。
试点以来,通过执转破等方式,促使19家被执行企业退出失信黑名单;失能认定后,司法救助符合条件的申请执行人9人,为失能群体拓宽出路。
编辑:梁梦晚